第七十一章 天京城血流成河(第1/2 頁)
1856年9月4日凌晨,陳承鎔引韋、秦大軍徑入東王府,斬殺楊秀清及54王娘。
韋昌輝喜曰:“楊逆一死,乾坤已定。待天王詔告天下,我等便可兵戈入庫,酣眠三日。石翼達開,只宜常駐安慶矣!”
陳承鎔道:“吾已密稟,天王即刻昭告天下。”
韋、秦大軍盤踞東王府竟日,不見洪秀全發詔。
是夜,東殿尚書傅學賢、吉文子集軍四千,紮營峨嵋嶺、虎賁倉,遙峙東王府。
韋昌輝道:“天王不語,與傅、吉血戰難免。”
秦日綱道:“天王遲不發詔,是何心思?再遲,天京血流成河矣!”
陳承鎔道:“天王斟酌語詞,或許明日即發。”
韋昌輝嘆道:“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螳螂委身曲俯欲取蟬,不知黃雀於其旁;黃雀全神貫注於螳螂,卻不知人已撒網。兩位兄弟,天網恢恢,欲罩吾身。今夜先斬傅學賢、吉文子,魚死網方破!”
韋昌輝等血戰一夜,斬殺傅學賢全部,韋、秦之軍亦損大半。
秦日綱道:“東殿餘部多如過江之鯽,如此下去,不出兩日,吾皆亡矣!”
韋昌輝道:“無毒不丈夫,天不下詔,吾即矯詔。以秀全名,宣我叛逆,枉殺東王;午時三刻,斬我於市。楊逆昭雪,其下必觀,關門殺之!”
陳承鎔道:“矯詔欺君,天王必怪;事成與否,我等皆無退路矣!”
韋昌輝道:“生死存亡,不敢多顧,我等兄弟齊心,先解燃眉之急。東殿人去府空,吾兄弟刀槍在握,天王亦當三思。”
秦日綱道:“別無旁道,僅此一途!幹!”
天王詔誅北王,天京沸騰,東殿餘部,紛至沓來,皆欲圍觀昌輝死狀。午時三刻,東殿四門忽閉。一聲炮響,矢彈齊放,四千東殿將士,斃於刀槍之下。
陳承鎔放下屠刀,豎立拇指,媚對昌輝,嘖嘖稱奇。
秦日綱道:“東殿餘部萬餘老幼婦孺,該當何置?”
韋昌輝道:“昨死之人,皆其兒孫父子;這萬餘婦孺老幼,恨不得剝吾皮、食吾肉、吸吾髓,一不做二不休,斬草再除根!”
是夜,天京城裡嘶哭震天,韋、秦、陳揮舞刀矛,將八千老幼婦孺,全皆殺死。
石達開聞訊,三騎入城,詰責韋、秦、陳濫殺無辜。
韋昌輝不忿,道:“出爾反爾,乃何居心?鷸蚌相爭,誰人得利?吾儕無能,方致此步!”
石達開詞窮,拂袖而去。
秦日綱道:“石達開兵逾三萬,提軍臨城,我等危矣!”
韋昌輝恍然大悟,後悔不迭,道:“乍見石某,氣貫腦際,這一恍惚,險誤大事。速追石達開,殺之。”
韋、秦、陳兵至翼王府,搜遍犄角旮旯,獨不見石達開。遂將石府一眾老小,全皆殺光。
石達開悲慟萬分,親領兩萬大軍,浩蕩開來;兵停蕪湖,上書天王:舉兵靖難,殺韋、秦、陳三惡,以平民憤。
安徽寧國。朱鳳魁一軍已被鄧紹良圍困半載,聞石達開至,火速求援。達開分兵,攻克涇縣、宣城。又令陳玉成兵出金壇,馳救寧國。
張遂謀道:“楊國宗萬餘大軍,鏖戰徽境,救否?”
石達開道:“非敵非友,任其死生。”
石達開兵至蕪湖,浙江巡撫何桂清急疏:賊軍久思佔據皖南,窺伺江浙。現石賊已下宣、涇二縣,各鄉村賊勢已蔓延百餘里,思與寧郡之賊聯為一黨。鄧紹良飭令各營伍,以五成扼守營盤,兼顧寧城攻剿,以五成迎擊石逆。鄧部兵不足五千,實屬萬分支拙。
咸豐帝諭令和春分兵援寧。和春以江南攻剿萬緊,分兵一千,應援鄧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