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逃荒路上的大家長1(第1/2 頁)
元熙醒來的時候感覺腦子暈乎乎的,五八那一下後勁有點足啊。 【請宿主下次合理分配時間,三天假期,至少睡足一天,否則後果自負。下次叫醒服務不會這麼溫柔了哦。】 溫柔? 一時間元熙有點不認識溫柔二字怎麼寫。 【記憶傳輸中……】 元熙躺在床上,雙手交叉蓋在肚臍眼上,一臉安詳的接收記憶。 這個姿勢五八已經懶得吐槽。 原主叫張元熙,是張家村的農戶,因為祖父考上了秀才,也算是耕讀之家,在張家村有幾分聲望。可惜祖父一輩子止步於秀才,因為他老人家屢試不第,家底也被掏空了,後來乾脆在張家村開了一傢俬塾當個教書先生,也算是能養家餬口,還受人尊敬。 不過改換門庭是他老人家一輩子的心願,奈何膝下就一子,也就是原主的父親,半點讀書天賦也沒有,連個童生都沒考上。原主父親也不喜讀書,僅限於認字,那些什麼之乎者也的,他一點也不感興趣。 祖父也麻爪了,這個號練廢了。可惜也沒小號給他練。 為此,他只能盯著下一輩,兒子不行還有孫子,他就不信了,找不出一個能讀書的。 原主父親自己讀書不行,但是他對下一代能出個讀書人也很期待。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這大概就是家長的通病吧。 原主父親膝下有二子一女,祖父倒是一視同仁,一起教,女孩識字以後也好嫁人。 大姐確實因為識字得了好姻緣,嫁進了縣城裡,一家開成衣鋪子的人家,家境殷實,吃穿不愁,還不用下地幹活,十里八鄉不知道多少戶人家羨慕的眼睛都紅了。不少姑娘以原主大姐為榜樣。 二哥一開始家裡人都對他抱有很大的期待,因為從小就機靈,認字也快。 祖父跟父親狂喜。 然後就是歷史的重複,二哥跟親爹一樣一樣的,對之乎者也不感興趣,或者說是不開竅,認字快也沒用,祖父教了又教,頭髮都白了好幾根。二哥十五六歲才背下了三百千,祖父佛了,也不執著改換門庭這事了,只求後輩平平安安就行。 原主是老來子,就比二哥的大兒子大三歲。他有幾分天賦,至少考個秀才是沒問題的,可惜祖父已經老了,沒有那個精力教出下一個秀才。 原主七歲就背下了三百千,祖父又喜又憂,喜得是後繼有人,憂的是他的時間不多了。滿頭白髮的祖父正是頤養天年的年紀,私塾早就關了,許久不曾教書育人,原主的天賦讓他再次出山。 可是,原主八歲時,祖父去世了。然後張家就開始走下坡路,沒了祖父的秀才功名,朝廷的賦稅和傜役就差點壓垮這一家子。 苛捐雜稅猛如虎,這一句話可不是說說的。再加上安國已經處於王朝末年,皇上不主事,只顧著享樂,貪官汙吏橫行。北邊的景國虎視眈眈,內外憂患。 當然了,張家只是個普通的農戶,也不知道那些天潢貴胄的事情,他們跟普羅大眾一樣只知道每年要交的稅越來越多。 生活艱難,此後原主也沒有什麼機會讀書,開始跟著下地幹活,成為了張家村裡普通的一員。 十五歲父親去世後,原主就跟二哥生活,十九歲娶妻,二十有子,目前膝下四子一女。 大兒子張磊娶了外地來張家村落戶的獵戶之女,目前膝下兩兒一女。 二兒子張森娶了隔壁田家村的姑娘,目前膝下有一子。 三兒子張焱一眼看中了一個逃荒時賣身葬父的姑娘,花了點糧食給自己買了個媳婦,目前膝下有一女。 四兒子張鑫十七,未娶妻。 小女兒張淼年僅十三。 前幾年妻子生病去世,目前原主一家有原主、五個子女、三個兒媳和五個孫輩,總共十四口人。 二哥一家有二哥夫妻倆口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外嫁)、兩個兒媳、三個孫子(兩個孫女外嫁)和一個孫媳一個曾孫女,總共十一口人。 明年大旱,張家村舉村一起去逃荒,原主半路就死了,他死前兩家二十五口人,只剩下七個人。原主死後眼睛都閉不上,望著天空彷彿在問老天爺為什麼,他是真的不甘心。 逃荒路上的慘象,就算元熙歷經幾個世界閱歷豐富,依然覺得很難受。 【逃荒路上保住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