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4/4 頁)
,但是在城牆之上三倍於平時的刀盾兵的嚴密防守,以及連弩兵閉著眼睛向城外拋射弩箭的打擊之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徒勞而返。
未末申初,經過近三個時辰的努力,城外聯軍的攻城器械部隊,終於有七架投石車被成功的架在了距離北城牆四百步的地方,並且在一輪齊射過後,有兩塊投石成功的突破了城牆外的攔網,重重的落在了城牆之上,並且造成了五名大唐士卒的傷亡。
這七架投石車之所以能夠突破大唐炮火的封鎖,並且成功的架了起來,並且造成大唐士卒的傷亡,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大唐方面的神威大炮出了故障,才使得他們覓得了良機。神威大炮上面負責將炮彈彈射出去的彈簧,由於連續幾個小時的最大頻率使用,使得彈簧的溫度大幅的提高,然而此刻城牆上的氣溫又是非常的低,在這種不停地冷熱交替情況下,彈簧的使用壽命自然是大大的降低。這一點從炮彈的最大射程便可以看出來,發射出去的石彈已經從最開始的四里開外(受惡劣天氣的影響,站在城牆之上的可見距離在四里以內),降低到了目前的三里左右。
在城外聯軍的投石車不計損失的向前推進的時候,城牆之上的神威大炮曾經有一段時間火力明顯的減弱,這也就造成了其中七架投石車成功的立了起來。而火力減弱的原因就是神威大炮負責發射炮彈的彈簧斷了,而且還不是一個而是接二連三的出現了問題。雖說更換一個新的彈簧並花費不了多少時間,最多隻要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但是如果接二連三的出現問題,火力便不可避免的會大幅的減弱,這也就給對方製造了突破封鎖的良機。
這七架巨型投石機的成功架起,也給大唐方面製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這個難題就是:在如此大的風勢下,神威大炮的精確度受到了很大的干擾,很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這七架投石車摧毀。可是要是在它們的身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就會給後面那些尚未來得及進入到有效射程內的投石車以機會,從而使得它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順利的突破封鎖,並且在有效射程內成功的將投石車架起來。可是如果繼續全力的去阻止後面的投石車趁機架起來,這已經架起來的七架投石車就會不停地對城牆發動進攻。
經過短暫的考慮,正在北側城門樓上指揮作戰的李忠,果斷的下令繼續對尚未進入到有效射程內的投石車進行打擊,同時分出四門火炮負責清理那七架已經架起來的投石車。即便是拼著遭受一些損失,也絕不能讓其他的投石車再有機會架起來,否則的話造成的傷亡只會越來越大,到那時可就不是現在的傷亡人數了。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李忠又下令從東、南兩面沒有受到攻擊的城牆上,各調集十門神威大炮來支援西、北兩面城牆。
又過了一個時辰以後,按照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已經是太陽落山的時間了,強勁的西北風也小了一些,不過仍舊還有四五級以上的樣子。天色此刻已經完全的暗了下來,但是城外聯軍卻絲毫沒有要退卻的打算,仍舊是拼命的向前推進。
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忠只好下令每隔三發石彈,就要向城外發射一枚燃燒彈以照亮城外的戰場。這倒不是因為城內的彈藥緊缺,他捨不得再浪費燃燒彈,實在是因為風勢太大,在沒有附著物的情況下,燃燒彈內很難長時間的燃燒,往往連平時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堅持不下來,便會被強風吹滅。
曾經趁著神威大炮出現故障的時候,城外的聯軍架起來的那七架投石車,如今已經全部被摧毀,但是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