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 元 王冕(第2/5 頁)
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豔,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勳的品格。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氣魄,淡中有味,直中有曲,在元詩中別具特色。然而,平靜的生活並未持續太久。一日,一群兵丁闖入了九里山,他們聽聞此處有位才華橫溢之人,欲將其強行帶去軍中為將領作畫記錄戰功。王冕自是不從,他義正言辭道:“我雖只是一介草民,但也不會違背本心做此阿諛之事。”兵丁們惱羞成怒,欲強行帶走他。此時,鄉親們紛紛趕來,擋在王冕身前。一位老者說道:“你們如此行徑,與強盜何異?王冕先生平日救濟我們,是大善人,今日我們定不會讓你們帶走他。”兵丁們見狀,有所忌憚,但仍不肯罷休。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當地一位敬重王冕品德的鄉紳趕了過來。鄉紳下馬後,對兵丁頭目說了些好話,並送上一些銀錢,才打發走了這群人。王冕感激地看向眾鄉親與鄉紳,心中更加堅定了要以己之力守護這片土地上善良之人的決心,繼續在這動盪世間秉持墨梅般的高潔品性生存下去。
1
名家點評
廣西大學中文系教授李寅生《中國古典詩文精品讀本》:“全詩透過梅花品格的描述,把清高正直之氣寄寓其中,表現了作者不向世俗迎合的高潔操守。”5
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蔡義江《絕句三百首》:“這首詩敘述畫墨梅時,語言很詼諧風趣……詩很有品格,作者的為人也當之無愧。”6
作者簡介
王冕(1287—1359,另有1310—1359,1335—1407等說),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集》三卷,續集二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鄉紳拍了拍王冕的肩膀,說道:“元章兄,此地雖民風淳樸,但如今世道不安,你這般才華出眾之人,難免被歹人惦記。”王冕微微一笑,“多謝兄臺好意,我本就生於斯長於斯,若因為些許危險便離開,豈是大丈夫所為。”
此後,王冕更加頻繁地作畫寫詩。他將賣畫所得一部分用來賙濟窮苦百姓,另一部分則購買更多梅花樹苗種植在家園四周。
一日,一位遠方而來的文人慕名拜訪。看到滿園梅花與王冕的畫作詩稿,大為驚歎。文人感慨道:“君之梅不僅在紙上,更在心中,此乃真正的高潔雅士。”王冕回道:“亂世之中,梅之精神便是我的寄託,我不過是以微薄之力傳承罷了。”
隨著名聲漸起,不少達官貴人送來重金求畫,均被王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