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庚申猴年五月初八 忌:大事勿用 出行(第1/2 頁)
“爺爺,爺爺,你不要死,你醒醒,爺爺!”
一個昏暗的廂房裡,一個十五六歲的年輕人在床上閉目沉吟著,他臉色蒼白,身軀不住的扭動,似乎正在承受著某種無法承受的痛苦。很顯然,年輕人做夢了。
突然間,年輕人猛的坐了起來,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豆大的汗珠從鬢角中淌了下來。圓睜睜的眼睛裡透出了迷茫。
“這是哪?我不是剛剛接受了大領導的授銜,晉升了將軍了嗎?怎麼到了這裡?這裡是哪?”
年輕人四處打量著房內的擺設,頃刻間,臉上出現了不可思議的神色,還帶著一絲驚懼。他快速的起身,從床上翻身而下,顧不得穿上鞋子,從房裡衝了出來。
房外,偌大的院子裡一棵紅松矗立在在側,一尊碩大的青石香爐正對著堂屋正門,堂屋門楣上懸掛著“凌霄寶殿”四個大字的牌匾,門上一副對聯,上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聯: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聯雖在,卻也斑駁不堪。而正殿裡,三清寶象缺頭斷臂,絲毫沒有了法相莊嚴。
“這,這是小時候生活的道觀?”
年輕人看看自己的衣服,又跑回了耳房照了照鏡子。
一張年輕過分的臉在鏡子中呈現了出來。
“這是年輕時候的我?我這是重生了?”年輕人呢喃道。
一剎那,過往的記憶如流水般向腦中湧來。
年輕人名叫王大山,自記事起便與爺爺相依為命。
爺爺是一名道士,姓王名正風,道號清塵,乃正一道清風觀第23代傳人。
王家在明朝嘉靖年間,本是天師陶仲文的弟子,由於不願以丹石長生之術取悅皇帝,怕日後遭了報應,便辭別了陶仲文,轉而皈依了正一道,在白山黑水之地建立了一座小觀,名曰:清風觀。
從此父傳子,子傳孫,孫再傳子,祖祖輩輩當起了道士。
到了王正風這代,清風觀已傳了23代。
王家這清風觀並不四處傳道,只是以醫術聞名鄉野。周圍十里八鄉的鄉民凡有病痛者,均到清風觀尋醫問藥。王家家傳醫術了得,自開觀以來,活人無數。是以王家人在本地頗受人敬重。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日寇的兵鋒劫掠了東北大地,無數仁人志士悲憤不已,與日寇展開了殊死的鬥爭。東北各階層紛紛反抗,組成了東北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抗日武裝,與日寇抗爭到底。
王正風的父親,清風觀第22代傳人化塵道長,遵循盛世歸隱山林,亂世救濟蒼生的門規,帶著兩個弟弟和兒子,毅然下山,加入了東北抗日遊擊隊。
到了1940年,在日寇關東軍的圍剿下,王正風的父親與兩位叔叔為了掩護東北抗聯的大部隊突圍,率本部與日寇展開了激烈戰鬥,最終壯烈犧牲。
萬念俱灰的王正風帶著新婚不久的妻子回到了大白山白龍溝的道觀中,重新供養三清香火,以漁獵採藥,為附近村民看病為生,深得附近村民愛戴。
回到白龍溝清風觀的王正風,第二年與妻子生下了一個男孩,取名王勝利。這個叫王勝利的男孩,正是王大山的父親。
這王勝利,也是一個人才。生的劍眉星目,虎背熊腰。從小修習家傳五靈形意拳法,又每日誦讀醫書,研習醫術,修行道法,渾身上下帶著一股出塵的氣質,實在不是山中鄉民可比。
1962年,21歲的王勝利上山採藥,在下山的途中救了一個同樣上山採摘山貨的姑娘。這姑娘因下山路滑崴腳骨折而動彈不得,無法行走。
見到王勝利時,已急得六神無主,加之老林中昏暗,姑娘嚇得淚如雨下,抽泣不已。這姑娘雖然狼狽不堪,但卻梨花帶雨,面色嬌羞,貌美膚白卻又身段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