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海女人(第2/3 頁)
這才是真正的招牌。
對角的街口,周學根把腳踏車往花壇旁邊一放,腳撐支好,再套上一把環形鎖,將其與綠色的鐵柵欄相連。
硃紅娟則是加快動作把書報亭四開面的玻璃門向兩側開啟,這亭子不過兩三個平方,以紅色為主調,搭配四四方方的玻璃格子和銀白色線條。
頂上橫放一本開啟的紅面白書,這是全上海所有東方書報亭的標配設計,文藝氣息頗重,有那麼點戴望舒筆下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巴黎塞納河岸書攤的味道。
剛把書報亭收拾妥當,馬路對面就傳來了“叮鈴鈴”的腳踏車鈴聲,來人是郵局的老胡,專門負責給周學根他們的書報亭配送當天的報紙。
“《新聞晨報》,兩百份,《法制報》,五十份,《證券報》,五十份,《參考訊息》三十份……”
老胡熟練地從後座兩邊掛著的巨型綠色帆布袋裡拿出一疊一疊的報紙,交給硃紅娟逐一清點,然後待對方在收貨的單據上籤好字,就算完成了早上這一趟活。
,!
月底的時候,郵局會根據這些單據算出總金額,最後形成一份賬單。
支付的方式一般有兩種:提前預付事後抵扣,或者每月現結,上海當時絕大部分的東方書報亭攤主都會用第二種,畢竟這樣不需要佔用自己的資金成本。
但硃紅娟卻“力排眾議”,果斷選擇了前者,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樣能幫郵局省事,郵局的人工作輕鬆了,心情就會愉悅,就會記得這間書報亭的好。
最簡單的例子,老胡每天早上晚上要負責七八家東方書報亭的報紙配送,不管路線遠近,硃紅娟的書報亭總歸是第一家。
“老胡,恰根香菸再跑伐啦?後頭還有幾家要送啦?這麼多報紙郵局也不幫儂配部助動車咯。”
趁著老婆整理報紙的功夫,周學根趕緊給老胡遞上一根香菸,這事放十幾年前他絕對做不出來,那時候他不僅年輕氣盛還是個不通人情世故的榆木腦袋,技術水平在廠里名列前茅,但每年評先進總是名落孫山,傻憨憨一樣還覺得自己被針對了,跑到廠長辦公室拍桌子。
結果可想而知,不但升職加薪無望,還在後面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被明裡暗裡穿小鞋,直到老廠長離任,情況才有所緩解。
後來軋朋友,各種“直男”行為也是讓硃紅娟這個上海“小姑娘”好幾次氣得半死,要不是周學根是個不折不扣的細心“暖男”,正對硃紅娟的“胃口”,這場被弄堂里人講起來門不當戶不對的戀愛估計早就半路夭折了。
兩個人結婚後,本就聰明的周學根天天耳濡目染,也就慢慢學會了這些為人處世的至真道理,如今的他雖然談不上八面玲瓏,但作為硃紅娟可靠的幫手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哎喲,冊那,香菸伐恰啦,後頭還有七家要送嘞,一趟拿不了這麼多報紙,我還要回去一趟,伐講了哦,下午四點半,我把今朝的《新民晚報》送過來,還有你們上個禮拜登記的《南方週末》和《廣播電視》,一道帶過來。”
老胡揚長而去,此時距離今天的第一波客人到來大概只有二十分鐘的時間了,周學根接過自己老婆手上的活,繼續把最熱銷的晨報一張張平鋪在書報亭顯眼的地方。
而硃紅娟則是擼起袖子鑽進了一旁的市場,回來的時候手上推著個板車,上面擺著兩個大大的白色泡沫箱子。
不用招呼,周學根三步並作兩步跑過來幫忙將其抬起,穩穩地放在了書報亭門外的長方木凳上,順手把蓋子一開,裡面竟然是塑封好的豆漿,一箱溫熱,一箱冰爽。
緊接著硃紅娟就從亭子裡拿出一塊小黑板,上面寫著“優惠套餐:早報一份+冰/熱豆漿一杯,僅需15元”。
不管是北向平涼路,還是往南到楊樹浦路,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