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官渡激戰定乾坤:以弱勝強,改寫局勢(第2/4 頁)
奏
外交博弈:在戰爭爆發前,袁紹和曹操都在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試圖爭取更多的支援,孤立對方。袁紹四處聯絡周邊勢力,派人拉攏劉表、張繡等,希望他們能在曹操背後搗亂,分散曹操的兵力。劉表坐擁荊州,實力不容小覷,他接到袁紹的拉攏信後,猶豫不決。他一方面不想得罪袁紹,另一方面又不想輕易捲入這場戰爭,於是採取了中立的態度。張繡原本是董卓的舊部,後來投降了劉表。袁紹派人勸說張繡,希望他能與自己聯合,共同對付曹操。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勸說下,最終投降了曹操。
曹操則巧妙地利用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分化袁紹的盟友。他透過外交手段穩住了孫策,當時孫策佔據江東,實力強大,曹操擔心他趁自己與袁紹交戰時,從背後偷襲。於是,曹操派人給孫策送去厚禮,與他結為盟友,使得孫策無暇北顧。曹操又成功招降張繡,不僅增強了自己的實力,還穩固了後方和側翼,讓自己在戰爭中沒有後顧之憂。
戰略部署與準備:袁紹集結了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南下。他制定了詳細的進攻計劃,打算直搗曹操的老巢許昌。他將軍隊分成多路,齊頭並進,試圖以強大的兵力優勢壓垮曹操。袁紹還命令士兵們準備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如投石車、雲梯等,準備在攻打曹操的城池時大顯身手。
曹操則在官渡佈下防線,這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他加強了官渡的防禦工事,深挖壕溝,高築壁壘。曹操還積極籌備糧草,他深知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沒有充足的糧草,軍隊就無法持久作戰。他派人四處籌集糧草,同時加強了對糧草運輸的保護,防止被袁紹的軍隊偷襲。曹操還訓練士兵,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和戰鬥意志。他深知自己兵力不足,不能與袁紹正面硬拼,必須採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所以他對士兵們進行了針對性的訓練,讓他們熟悉各種戰術的運用。
三、戰役過程
白馬、延津之戰:戰爭初期,袁紹派顏良進攻白馬,試圖奪取這個戰略要地。曹操採用了聲東擊西之計,他先佯裝要在延津渡河,襲擊袁紹的後方,袁紹果然中計,分兵前往延津。曹操則趁機率領輕騎兵,迅速趕往白馬,解了白馬之圍。在戰場上,關羽一馬當先,衝入敵陣,直取顏良首級,袁軍頓時大亂。
袁紹得知顏良被殺,大怒,派文丑追擊曹操。曹操又以輜重誘敵,文丑計程車兵看到滿地的財寶,紛紛下馬爭搶,隊伍大亂。曹操趁機出擊,擊敗文丑,斬殺了他。這兩場戰鬥,曹操以少勝多,挫了袁紹的銳氣,讓袁紹認識到曹操並非易與之輩。
官渡相持階段:袁紹雖然初戰失利,但他的實力依然強大。他很快調整部署,將大軍推進到官渡,與曹操展開對峙。袁紹採用堆土山、挖地道等戰術,試圖攻破曹操的防線。他命士兵在官渡城外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向曹營射箭,曹軍士兵只能頂著盾牌行動,十分被動。曹操則針鋒相對,發明了霹靂車,利用槓桿原理髮射巨石,將袁紹的土山砸毀。袁紹又派人挖地道,想從地下攻入曹營,曹操則在營內挖壕溝攔截。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戰事陷入了膠著狀態。
許攸叛逃與烏巢奇襲: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袁紹陣營內部出現了裂痕。許攸向袁紹獻計,建議他派一支輕騎兵,繞過官渡,奇襲曹操的後方許昌。他認為曹操的主力都在官渡,許昌必定空虛,只要攻下許昌,曹操必然回救,到時他們再在半路伏擊,定能大獲全勝。但袁紹剛愎自用,不聽許攸的計策,他認為曹操詭計多端,許昌不可能沒有防備。
此時,許攸的家人又在冀州犯法被抓,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得知許攸來投,大喜過望,光著腳就跑出去迎接。許攸向曹操獻計,奇襲袁紹的糧草輜重基地烏巢。曹操當機立斷,親率五千精銳部隊,打著袁紹的旗號,趁著夜色向烏巢進發。他們在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