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3 頁)
所有人,包括此前經常見到皇帝的範坦都拘緊地厲害,從早上開始,院子裡就沒有人說話。晨光熹微,穿著紅袍紫蟒的官員們或說或笑的走進宣德門內。今天不是大朝會,這些高階官員們就是考查神童試的考官。
柴榮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自奪取幽州,有了一統天下的格局後,他便注重提高文官地位,讓文武官員在職能上分離地更清晰。相應地,對官員也更寬容。雖然官員們沒肆無忌憚到像宋朝那樣直接在朝會上講小話,逼得不好意思罵人的趙匡胤只能改良官帽,但朝會的氣氛也並不壓抑,走在路上說說笑笑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
還有一刻便到卯時,往常帶著他們演禮的禮部侍郎走到他們面前,語氣溫和卻響亮地說:&ldo;宣神童科生員入朝覲見!&rdo;
崔瑛低著頭,跟隨前面人的腳步亦步亦趨地向前走。在周的皇宮既不大也不雄偉,前身只是唐代的一位節度使的官宅,後梁立為皇宮,後晉後漢包括大周都只在這基礎上略做了修改,使之在建築格局上符合一朝皇宮的格局。步行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到了崇文殿。
崇文殿建在三級臺階之上,玉砌雕欄在初升朝陽的照耀下,折射出一種非常潤澤的光芒。但此刻走過欄杆的少年們可沒有心思欣賞這樣的美景,他們緊繃著臉,安靜地走進殿內,按照演禮的規矩面向陛階行稽首大禮。
整個崇文殿並不大,此時正式場合的座位還是以席、榻為主,陛階也不像明清皇宮那麼高,崔瑛的餘光甚至能看到皇帝垂下的龍袍。
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一個帝國的締造者和掌控者,崔瑛也是非常緊張的。他緩慢地調整呼吸,讓自己的平靜下來。
&ldo;你們能站到殿前來,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了,不必緊張,只管安心答題就是。&rdo;皇帝柴榮的聲音略有些蒼老,但也足夠和藹。
&ldo;生員入座&rdo;在柴榮簡單地說上幾句勉勵的話後,司儀拖長了聲音宣佈開始進入考試流程。
每個人的座位都是事先說明的,在陛階下拉開了八列案幾,都是最普通不過的平頭案,應該是歷年殿試考生使用的。崔瑛找到自己的位置,跪坐在席上,仔細檢查桌上的物品。
一座山型筆架,上面擱了兩支毛筆,一塊徽墨,一方石硯,只打眼一看就是好東西,至少比崔瑛往日裡用的文具要高上一檔,就連水盂硯滴都是非常有藝術感的瓷器。
等他們都坐定,小內侍們捧了捲軸恭敬地頒到他們面前。崔瑛用雙手接了,確定桌上沒有髒汙,才仔細的開啟捲軸。
這一場筆試非常簡單,只有兩部分題,前面是貼經,就和現代的填空題差不多,只是需要填的字略多一些,《孝經》和《論語》各出十題,每十題佔了一張捲軸;後面則是一道策論,問對於國家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崔瑛一邊磨墨一邊在心底慢慢回憶這兩部書,慢慢落筆,確保不出任何錯誤。他能感覺到,原本坐在他們身後的官員們開始起來走動,有時還會在某些人身邊駐足。而皇帝卻離開了崇文殿,似乎到後面去了。
他強迫自己收斂心神,不要在乎外面的幹擾,這項功夫在範坦一天天在他練字的時候向他安利書畫好處的督促下,進步極為神速。
兩卷貼經一寫完,便立即有一位紅袍的官員將自己的卷子抽走,還招呼他的友人一起來品鑑起崔瑛的字來。
崔瑛一邊鋪開糙稿列策論的提綱,一邊在心底惡狠狠地想:這要是擱現代,就這監考態度,必須投訴,考場隨意走動、隨意說話,嚴重影響考生情緒,知不知道、知不知道!想想當初中高考監考前的培訓、注意事項、考試,崔瑛再一次深刻地感覺到,古代不位居人上,就真的沒什麼人權。
在心底吐槽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