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八十五 第三帝國的未來(一)(第1/5 頁)
諸葛亮不知道陳耀以前經歷過什麼,但是對於陳耀所說的話,他不是很想認同。
雖然陳耀說著是劉備告訴他的,劉備做皇帝之前的經歷,諸葛亮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知道劉備是從怎樣的局面之中廝殺出來的。
但是諸葛亮認為,一個同僚之間需要靠自相殘殺來穩定局面的政府,是不可能多穩定的,也是無法帶領國家繼續向前的。
一個朝廷,一個政府,如果不能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正事上,肯定是沒有前途的。
退一萬步說,如果一定要掌握辦人的能力,也絕不能把辦人這個事情看得比辦事還要重要,一天到晚不想著辦事,就想著辦人,人都給辦了,誰來做事?
那些盛極一時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因為辦人比辦事更強,所以走向了衰亡。
所以這一點諸葛亮絕不認同。
要找到共同的目標,凝聚共同的意志,一起將這個國家推向高峰,這,才是他理想中的朝廷。
三個月的觀政期就此結束,第一屆科舉考試的三千進士們也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路,諸葛亮為首的十個人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前往地方上的集體農莊積攢經驗,而是跟隨陳群的辦事組離開了雒陽,前往了長安。
陳群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感覺到了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長安辦事期間,這個十個人的新人組給了他很大的驚喜,尤其是諸葛亮。
最初,不過是三四天的適應期之後,諸葛亮就能上手幫他辦理正兒八經的關鍵政務了,陳群只要在最後做一下把關,看看諸葛亮給出的處理方式對不對,有沒有問題。
結果證明,基本上都是對的,諸葛亮在處理這些需要大量運算和思維能力的事情上,有著得天獨厚的超強本領,正常人需要半個時辰才能得出的結論,他一炷香的時間都不用,就能得出結論。
做數學運算的時候,陳群注意到諸葛亮甚至不用打草稿,直接心算就能得出結果,其他人還要筆算,還要加上算籌,諸葛亮則通通不需要。
一道複雜的算式,他只需要在心裡過一遍,答案就出來了,很不講道理的能力,看得他身邊的李維、張雲等人一愣一愣的。
有些人想去學,諸葛亮也願意教,但不知道為什麼,諸葛亮教學的方法他們沒一個人聽的懂,最後大家只能無奈地認為,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是有原因的。
和一個天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實在是太考驗他們的心理調節能力了。
陳群則是喜不自勝,繼續把自己覺得頭疼的東西交給諸葛亮處理,給到諸葛亮的是問題,回來的是標準答案,到後面陳群甚至不需要核對了,直接原樣發出去,一次錯誤都沒有出現過。
整個行動結束之後,諸葛連和他的九個新人夥伴已經磨合成為了一個很有凝聚力和戰鬥力的行政團夥,陳群上表為他們請功之後,劉備給予了很豐厚的物質獎勵,然後給十個人一起提升了一級官階。
等於人家剛剛在集體農莊開始上手工作,他們已經是正九品吏員了。
隨後,這十個人被劉備安排到了幷州,在幷州雲中郡的集體農莊內展開工作,原因是當地條件相對艱苦,且集體農莊的建設和發展都比較困難,推廣農業生產也不容易。
劉備認為這十個人有了一定的辦事經驗,年輕能幹,所以將比較難的任務交給了他們,如果他們辦的不錯,那麼兩年內,劉備就打算把他們提拔到縣內出任職位。
而一般的新人代表至少要做到三年才能被提拔進入縣內參與工作。
諸葛亮的事情告一段落,劉備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他不可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正在成長的諸葛亮身上,他是帝國的皇帝,他要為帝國的前途著想。
整個益州之戰從貞觀六年的六月打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