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那麼定價究竟對誰有利?(第2/3 頁)
好的犁鏵和犁刀用錘鍛合併,淬火後就可使用。目前已有一千餘套完成,之後效率更快。”
眾人走到盡頭時,眼前的鐵器堆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十幾名工人正在裝車清點,沉重的壓力在地面留下深深的痕跡。田文遞給李華一套樣品:
“相比過去的版本,這版更加精緻緊湊,且耐用度大大提高。”
李華反覆端詳,讚歎不已:“以前都是鐵塊似的玩意兒,現在變成了優質的鋼材。就算我沒有參與,早晚也會有人做出這樣的革新。”
“哪裡話,先生實在過謙。”
看到李華對草棚內一角較大的鐵犁感興趣,他進一步介紹道:
“普通版本免費借給百姓使用的;那邊的是由技藝嫻熟匠人特別製造進階款。”
李華興趣濃厚:“咱們去看看。”
進入草棚時,所有工匠紛紛行禮。田文展示一款進階耕犁,讓李華試用。
“這是‘√’形狀的新版本,結構更穩當。”
李華思索著推廣的問題:“需要更多鋼鐵產能提高才能大規模普及,否則現階段很難實現。”
“不著急。好戲還在後頭。”
田文神秘一笑,朝外面招了招手。不多久提著全金屬耕犁的人匆匆走來。
這把農具形制完整,看起來十分粗拙。
,!
“這個?”
“全套的耕犁,都是鐵製的,而且出乎意料地輕便。”
從未有人用昂貴鐵料製造這種工具。“微臣稱為它‘王家犁’”,陳安補充道。
“王家犁?不好。”
“我不曾為它出一份力。若要命名,應稱為‘陳氏犁’。”
李華正色道。
田文笑了:“殿下知道這把犁的價格嗎?”
李華猜了一下:“至少十個貫
一斗米只要三文錢,一隻肥兔子才四文錢,一名士卒的裝備也不過一千多文錢。如今某家犁卻標到了八萬八千文錢,足足比以前貴了十倍之多!誰能買得起?不是說要降低鐵器價格,讓百姓都用得起嗎?怎麼反而越賣越貴了!
“公子,這就是為什麼要稱它為‘大公子犁’啊。”
“花八萬八買一個陳氏犁,想想都覺得虧。”
“但若是購買大公子犁,簡直賺翻了!”
“單是這個名字,耕地速度起碼提高三成。”
“微臣看著售價都心疼呢。”
心安理得地說。
扶蘇哭笑不得:“用了我的名字就能使耕地變快嗎?”
“公子也耕過田,應該明白這道理吧。”
笑容意味深長地說:“你明白如何耕田,可不明白世人的心理。”
一把犁只值一萬文錢,這上面的文字價值可是達到七萬八千文。” 接過李舟手中的大公子犁,並將其側放平。
上面清楚地刻有四個篆字:
“大公子監製……”
“我僅對冶鐵有所瞭解,怎能擔當此重任?”扶蘇搖了搖頭。如果傳言外傳出去,豈不是讓世人詬病嗎?
“您巡視了整個工坊難道不算監製?”
笑著解釋道。“八萬八把犁具,一般百姓負擔得了嗎?”
扶蘇不假思索:“肯定買不起!”
“不只是這個價位,即使便宜點的一萬八也一樣付不起。”
那麼定價究竟對誰有利?
點點頭說:"有能力出這份價錢的人不是富商,就是各級官員。”
商人逐利通常不會花錢購買奢侈品,而真正物件還是這些官員以及功勳武爵。他們受國家皇恩,在土地資源擁有極大掌控權。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