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危機帶來收穫(第2/4 頁)
才回到李一帆的地窨子家中,嘿嘿,這個未來可期的丈母孃,對只有地窨子居住的“預備”女婿,竟然還一點意見都沒有的樣子。
下車,放馬,放狗!對於得來自張炮遺物的四個小奶狗來說,找來了有多年實戰經驗的老師老獵狗,是最高興的了!
晚飯是在李一帆的地窨子裡面的灶上做的,三個人坐在炕上,做飯、吃飯、聊天很是和諧。
晚飯後瑪奴延的媽媽到以前的撮羅子旁邊,搭起自己隨馬車帶來的自己的撮羅子。
兩座一個是傳統建築工程,狍子皮做的保暖防雨篷布,尖頂開口的撮羅子,一座是改革建築風格的產物,李一帆自己搭建的山茅草做的防雨保暖房面,尖頂封閉側面開口的新式撮羅子。
兩座大致相同,風格迥異的撮羅子相映成趣!
在撮羅子裡面休息沒有一點問題。這也是鄂倫春遊獵民族的傳統習慣。
但是,花骨朵一樣的少女,十六歲的獵人女兒瑪奴延,到天黑的時候,一定要跟著住在地窨子裡面的炕上,就讓李一帆整個人難以接受了。
萬般無奈的李一帆,只好再一次施展、運用絕招拖延戰術:“瑪奴延,你年齡還太小,結婚最小年齡不能小於十八歲,最好二十歲以後結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為了讓年幼的準老婆和生活在大森林裡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孩子的準丈母孃,理解需要二十歲以後結婚,李一帆的口水最少浪費半碗還要多。
李一帆最後終於把瑪奴延送回她母親的撮羅子裡了,不由得感覺到,搏殺四個暴徒都是小意思毛毛雨,讓瑪奴延母女明白二十歲以後才能結婚的道理,真的是更可怕、更艱難!
第二天早上起來,李一帆就讓安布倫在家裡休息,和瑪奴延兩個人一起,到葫蘆谷最裡邊,把葫蘆谷裡邊的出口封死了,在谷口最窄處,扦插三十米左右的刺玫瑰、荊棘和灌木,然後壓上石頭和泥土,最後是大顆的樹枝、荊棘、封堵,最後又在兩道懸崖中間,砌起一道長五米高三米的石牆,把葫蘆谷周邊的懸崖連線起來,把半山懸崖以下的大面積緩坡和大草甸子、小水泡子,圈成一個南方天坑一樣的特殊區域。
讓原來地名叫羅圈谷、葫蘆谷,從今天開始更加名副其實,而且是隻有北邊一個出口的葫蘆谷!
葫蘆谷內近千畝大草甸子、小水泡子,灌木叢、大片森林,現在已經全部成為李一帆家裡的後花園。
這才是李一帆想盡辦法要來葫蘆谷居住的根本原因,在李一帆的記憶裡,後世這裡曾經是一家效益非常好的東北特種動物養殖場。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十年後,李一帆和一大幫“老插”,相約一起回到靠山屯,回憶下鄉插隊時火紅年代的生活的時候,還在葫蘆谷特種養殖場,考察、參觀、遊樂、住宿、就餐,現在所有的今後特種養殖場遠景規劃和佈局,李一帆的內心清清楚楚。
東北地區什麼動物養殖利潤率最大?飛龍第一,梅花鹿第二,紫貂第三,大雁第四,香獐第五,蜜蜂第六,蛤士蟆第七,狍子第八!水狗子第九,鵪鶉第十,東北特種養殖中,這十種野生動物人工飼養投資少,效率高,風險低!
只是紫貂和水狗子是食肉動物,逃跑迅速,兇猛善鬥,人工飼養在遠東俄羅斯有成功的先例,在東北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不允許私人飼養珍稀野生動物,一句話私人養殖違法!
中午回到北邊葫蘆谷口的地方,規劃好柵欄和門口的位置,下午兩個人就開始伐木,用樹幹和樹枝製作柵欄,兩天時間,三個人建起一道一百餘米的木質柵欄,中間三米寬的柵欄大門也製作安裝完成!
全封閉式的超大型共生型生態養殖基地已經悄悄建成!
晚上吃飯的時候,李一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