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明朝官員的薪俸在歷朝歷代中屬於最低廉的水平。老朱家是窮苦人出身,痛恨一切貪官汙吏。一面磕巴小氣,給官員的俸祿極低;一面鐵面無私,對抓得非常嚴。
朝堂上一批批被切瓜砍菜一樣摘了腦袋的大官就不說了,地方上的芝麻小官也處處受人監視。貪墨五十兩的,就可能被活活剝去人皮,再在裡頭填塞上稻草,做成人皮燈籠,擺在府衙裡,威懾官府裡的官員。
寶鈔發行以來,官員們的俸祿開始以紙鈔的形式發放。一個七品小官,明面上的薪資除了用來應付交際應酬,只能勉強養活一家幾口人。
在這種情況下,楊縣令還能年年攢下一筆不菲錢鈔,不僅接連蓋了好幾所庭院深深的幾進宅院,還出手闊綽,四處結交文人異士,不管誰有煩難,只要求到他面前,他都願意慷慨解囊,助人度過難關。
楊縣令不是仗義疏財、靠名聲吃飯的江湖中人,他用楊家的積蓄來餵養本地的仁人志士,肯定所圖不小。
對於楊縣令那種笑裡藏刀的老狐狸,李綺節認為,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和他打交道。
萬萬沒有想到,李綺節白天才和李子恆道明其中的利害關係,當天夜裡,老狐狸楊舉人就帶著兒子楊天佑找上李家門了。
☆、第27章 拒親
「求親?!「
周氏目瞪口呆,鴨卵青繡窄邊的衣袖拂過黑漆條桌,差點把桌角的青花石榴花果紋茶杯掀翻在地。
「沒錯。「李大伯點點頭,也是一臉匪夷所思,「縣太爺是來為他家九郎求親的。「
「楊九郎?「
李大伯繼續點頭。
「向三娘提親?「
李大伯還是點頭。
周氏皺起眉頭,仔細回想楊家九郎的人品和相貌,「就是楊家那個從江南送來的九郎?「
那可是庶子啊,雖是官家子弟,但出身不光彩,無法繼承楊家的產業,而且聽聞他吊兒郎當,不肯讀書上進,成天鬥雞走狗、不務正業,是縣裡數一數二的浪蕩公子哥。
最主要的是,楊家五郎前腳才來楊家退親,夜裡他家九郎就上門來求親,把他們楊家當成什麼人了?
他們家三娘哪怕一輩子不嫁人,也輪不著楊家人來挑挑揀揀!
周氏揪著一張湖色手絹,在房裡踱來踱去,越想越生氣,恨不能揎拳擄袖,當面把楊家人罵一個狗血淋頭,幾步走到門前,揚聲叫招財的名字:「還不快把楊家人叉出去!「
「夫人息怒。「李大伯連忙攔住周氏,提醒她道:「這可不是街坊吵架,那是咱們縣的大老爺吶!「
在瑤江縣這種天高皇帝遠的偏僻小市鎮,什麼知府、知州,老百姓們聽都沒聽過,更別提見過,除了武昌府那個高高在上的藩王,縣太爺就是老百姓們知道的最大最威風的官老爺。
縣裡富戶人家養得起馬匹,出入能騎馬坐馬車。首富金大官人家的兒郎出門,騎著高頭大馬,豪奴家僕在一旁簇擁開道,吆五喝六,那是一頂一的氣派風流。
然而誰都比不上縣太爺尊貴,他才是縣裡唯一一個能夠坐轎子出入府衙的縣令大老爺。
周氏畢竟是婦道人家,平日裡最忌諱招惹是非,想起楊縣令的身份,火氣頓時化為哀怨:「難道就任由他們楊家這麼輕賤三娘?「
李大伯嘆口氣,鬍鬚一抖一抖,臉色有些難言的落寞,他們李家子息單薄,竹山那頭的李家嫡支沒有血緣關係,硬攀上親戚也靠不上,唯一的男嗣大郎剛直憨厚,註定是個白身,沒本事讀書進舉考功名。
人丁單薄、沒有靠山,在家大業大又供出一個縣太爺的楊家面前,李家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兒。
三娘自小聰慧異常,在鄉學裡讀書時,把一眾男娃娃們都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