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衣裝(第1/2 頁)
昨夜朱慈烺讓苦力.....唔.....東宮宿衛巡紮營之地時只說了城外山上。
這話若是在其他地方向仁生許還得思量太子說的是哪座山,可他們是在應天,所以這“城外山上”所說的也只能是鐘山。
鐘山位於應天太平門以東,朝陽門以北,因山頂常有紫雲縈繞,故而又名紫金山。
傳說朱元璋造好應天府城以後,就帶著諸位皇子登上鐘山觀察都城的形勢。
他們發現宮城離鐘山太近,若將大口徑火炮架在山上,炮彈很容易便會打入宮城之中,再加上還有一些重要制高點留在城外,所以朱元璋這才又花費巨大代價建造了總長約為一百二十餘里的外郭城。
傳說到底是真是假早已無從考證,但鐘山於應天而言卻當真是其命門。
一旦失守,先不說以這個時代的火炮技術能否將炮彈打入城中,光是守軍動向全部落入敵人眼中這一點便足以致命。
這也是朱慈烺想以這點兵力守住外城卻無人提出異議的最主要原因。
天色將晚之時,一座營寨終於出現在了朱慈烺幾人眼中。
他趁著天色未暗,往遠處眺望一番。
待發覺此地除因山巒遮擋而無法看見西邊之外,竟能將應天外城盡數收入眼中便稱讚了一句:“這位置選的不錯。”
“不敢冒功,這位置還是得了魏國公指點。”
“能想到找魏國公也是功勞。”
昨夜囑咐向仁生紮營時,朱慈烺只是單純想以此來安撫被調出軍營的守軍,至於到底在何處紮營他並沒有特別要求。
但當他發現此地優點後卻不得不承認,這些傳承數百年的勳貴人家果真沒一個是白給的。
沒多大功夫,朱慈烺等人已來到營前。
此時天色雖已暗了下來,但透過營門卻仍能看到空地上擺著數十個大箱子,箱子旁還派著幾列不算規整的隊伍。
見此情形,朱慈烺也並未覺得奇怪,只是向守在營外的“兵卒”打了聲招呼便直接走了進去。
“拜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一行人入得營中,其身影自然落入了所有人眼中。
“以後見到本宮不必再行大禮。”朱慈烺朝著跪拜於地上計程車卒們喊了一聲,隨後便沿著箱子逐一檢視起來。
今早見到王工頭後,這老漢便讓徒弟將一根根不同長度、不同樣式的“鐵棍”放在了朱慈烺的面前,顯然是想讓他做出最後的決定。
在王工頭的建議下,他為民壯選了七八斤重的“鐵棍”,又在和向仁生商量後給自家宿衛選了一種長如成人手臂、粗若小兒腕口的“鐵棍”,最後又讓人給宿衛配了一千棉甲與一千紙甲,這才離了軍營前去巡城。
現在甲冑武器都已如期運抵營中,可當他拿起仔細觀察後卻有些猶豫地朝向仁生問道:“著雙甲兄弟能吃得住嗎?”
他雖見過這些甲冑,但卻以為所謂棉甲就是厚實一些的棉衣,紙甲就是一些紙殼,可現在他才知道自己錯得多麼離譜。
那紙甲確實是全由紙殼做成,可這紙殼不知是用什麼工藝處理過,不僅柔韌異常,還比尋常紙張重了不少。
而那棉甲則更是如此,原本蓬鬆柔軟的棉花現在已板作一塊,裡面似乎還按著人體要害疏密不同地散佈著許多鐵片。
如此一來,兩件甲冑的重量便遠超朱慈烺預計,再加上那十多斤重的“鐵棍”,他也不得不擔心宿衛們的負重能力。
“吃得住,吃得住,”向仁生連聲應了幾句,隨後又拿起兩根胡亂堆放在箱子旁的鐵棍說道:“哪怕算上王工頭送來的鐵棍也不過四五十斤,對我們這些出慣苦力的人自然算不得什麼。”
“向兄,戰場作戰可不比搬運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