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郭琦在依雲鎮便負責藥堂與府衙的聯絡,熟知遇到此類事件影如何處理。此時他定了定心神,急忙回到鎮上,通知了清溪鎮府衙,將幾具被挖心的屍體抬回衙內,自己則連夜翻山奔回依雲鎮。誰知昨夜突然風雨大作,行走在山間不免危險,幾次差點摔落山崖,才會如此狼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顧順立刻便要帶人去清溪鎮檢視。沐夕澐卻突然攔住了他,「顧大哥稍等,讓我再問郭師侄幾句。」
顧順這兩天與沐夕澐相處下來,知他心思細密,常有破冰之舉,便按下心中的焦急,等他問話。
「郭師侄,」沐夕澐轉向郭琦:「你仔細想想,那帶鈴鐺的手鐲,如果不是令弟的,你可知它的來歷?」
如一語驚醒夢裡人,這句話把郭琦從連日來死鑽的牛角尖裡猛地拉了出來,他偏頭仔細地想了一想,遲疑道:「弟弟的手鐲是母親那邊的親族,在他滿月時送的。我母親,是平縣人。」
平縣在依雲鎮西南,相距百多里。
沐夕澐抬頭看向顧順。顧順突然回過味來,立刻點頭道:「我這便派人去平縣,看看是否有失蹤的孩子。」說罷轉身出門。
蘇言君和梁痴也明白過來,滿月禮這種小飾物,像是長命鎖、銀手鐲之類,雖形式上大體一樣,但一地有一地的傳統,工匠的手藝和偏愛的花式也不相同。郭琦會把童屍的銀手鐲和自己弟弟的認混,很有可能這兩個手鐲來自同一處,那麼那具童屍,便很有可能來自平縣。
沐夕澐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對梁痴說:「梁師兄,清溪那邊需要驗屍和走訪,您和顧大哥足以應付。昨天遇到的那個迷陣,我一直耿耿於懷,今日還想去探一探。」
蘇言君沉吟一下道:「也好,我與你去探陣。」
「不用了,」沐夕澐推辭道:「郭師侄目前需要休息,清溪鎮和摩雲山之間也需要人來聯絡溝通。昨天那迷陣,法力不強,我應付得來。」
蘇言君想想同意了,一行人立刻啟程去往清溪鎮。
沐夕澐一人,慢慢向城西走去。
三月的依雲鎮已經暖和起來,清風在陽光的照射下,拂面時已感覺不到寒冷。依雲鎮不大,一條白水河從鎮中穿行而過,將小鎮分為東西兩片。沐夕澐慢慢地走到了河邊,石拱橋兩側排著各種攤子,小販叫賣聲不絕於耳。
沐夕澐的目光落到了那橋上。
這座橋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修起的,彷彿有了依雲鎮,它一直就在那裡。精巧的橋欄下,刻著「青橋」二字。
昨夜遇到的蒙面人突然和記憶裡的人影重合,一幕往事跳出了腦海。
那是沐夕澐十二歲那年的元宵節。
那一年,他才剛剛上山不到一年。
正值年節,雖說修仙者清心寡慾,但也攔不住門下的弟子們趁著過節找樂子。上元節的花燈夜是大家最後的樂事。
沐夕澐手裡捏著一盞兔子燈,跟在一眾師兄的後面,心裡卻一直盤算著什麼時候可以回山。
他上山時間不長,年齡又小,入門時整個天梁峰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學習基礎的法術和劍術,李瑤便把他交給了峰裡的大徒弟。
師兄們大都是十六七歲的少年,正是多動的時候,常常敷衍著把功課講完就不知去向,只留下沐夕澐自行體悟。為了趕上進度,十一二歲的孩子不得不時時苦練。看著師兄師姐們說笑打鬧,卻總也融不進他們的世界。
鎮上出來看花燈的人很多。年節里人們都喜氣洋洋,小孩子提著燈跑得喧鬧,大人們也都面帶笑容。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跌倒了,母親上前去扶了起來,柔聲細語地安慰著,孩子父親則在旁邊看著他們笑。
沐夕澐默默看了一會兒,別開眼。再一抬頭,就看見了坐在橋欄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