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部分(第3/4 頁)
位,當然也是為了幫助那些陷入貧困中的國家,美國實施了馬歇爾計劃,根據這一“世界復興計劃”,南美各國以及英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都向華盛頓申請經濟援助,甚至就連同作為三強之一的中國亦向美國申請經濟援助。
在最早獲得援助英國,其舉國上下更是對美國感恩戴德。丘吉爾更是讚揚歐洲復興計劃,稱之為“歷史上最慷慨的行動”。倫敦《經濟學家》週刊說是“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這樣正直慷慨去支援別的國家”。
“……或許,於一些國際事務中,我們與美國存在分歧,但這不應掩蓋掉我們對於美國人民真摯、深切的感激。”
在獲得美國援助的三年之後,蔣介石訪問美國時,曾於國會向美國人民表示感謝,而在感謝的同時,美國人同樣看到中國人開始在亞洲大陸開始了艱苦“拓荒”,引領著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實施建設的同時,自身亦不斷的努力前行著,接著駕馭電波,控制太空。
無論是風靡全世界的“一美元襯衫”亦或是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以及半導體收音機等各種家電,亦或是中國或者東南亞製造的廉價工業品,無不在某種程度上見證著中國不僅實現了工業化,而且開始成為“世界工廠”。
在蔣介石訪問美國時,對於美國人而言,美國人看到只是那兩隻贈送予華盛頓動物園的“貓熊”,此時的中國對於美國甚至對於世界而言,最直觀的形象便是憨態可居的“貓熊”,即便是擁有原子彈,亦沒有展現出咄咄逼人之勢,儘管在戰爭期間,中國曾蠻橫的“索要”亞洲,但在戰後的世界,無論是美國,亦或是德國都需要中國的支援,於兩國間遊走的中國,透過靈活的外交,使得國家獲得了難以想象的利益。
透過“馬歇爾計劃”中國自美國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與貸款,而德國則透過其控制下的“歐盟”向中國提供了十數億馬克的貸款加之歐洲市場的開放,在外國資金援助下中國的經濟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再次騰飛。
在另一方面,透過“亞洲復興開發計劃”的實施,東南亞以及日韓成為中國商品的市場以及廉價資源的供應地,透過精心的佈局,藉助商業的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南部地區便淪為中國的“經濟殖民地”,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轉而生產滿足中國需求的商品,戰後的中國獲得了一個廣袤萬里的“帝國”,這個帝國有著豐富的食糧、原料和潛在的市場。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的稻米生產,地球上多半的天然橡膠,四分之三的錫礦和很大一部分不可缺少的石油資源,現在都可以用來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工業需求。
在中國的領導下,整個東南亞以及海峽對面的日本,面貌已全部改觀。中國的企業家在東南亞以及韓國、日本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廠,原料源源不絕運進工廠,而且是由新的鐵軌上行駛的新式柴油機車拖引而來的,因為中國企業大量僱用著當地的工人,營養不良的現象已經消失,人們可以穿上寒衣過冬,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在另一方面,在越南、寮國、柬埔寨、菲律賓、印尼、南洋、緬甸以及韓8個獨立國與日本這個保護國。在所有的這些國家裡,漢語都成為第二語言,從小學起,這些國家的學童們就必須學習南京指導編寫的漢語識字讀本。人們收聽中國的廣播,開著中國造的汽車,看著中國的電視,裡面播放的是中國的電影和音樂節目。他們在中國財閥擁有的工廠裡工作,在亞洲,中國的影子幾乎是無處不在的,而當地人以及所在國,亦從中獲得了屬於他們的回報。
在戰爭結束後的第十個年頭裡,對於中國人而言,無疑是極為美好的一年,儘管十年間,中國人的收入僅只增加了兩倍,為了同日益崛起的代表著北方工業界利益的“國家運動聯盟”競爭,在國民黨第二執政期內,其於國內全面推行社會養老、失業保險、醫療保險以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