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丑竟然是我自己!(第4/5 頁)
這些全都是假的咯?”
方重勇面色平靜問道,他早就看出貓膩來了,只是希望鄭叔清能確認。
“那些你不用知道,你只要想辦法幫本官撈錢就行了。”
鄭叔清賣了個關子說道,內心的志得意滿已經寫在臉上。
隨即二人陷入尷尬的沉默之中。
“使君,其實吧,這辦法說簡單也簡單。”
方重勇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夔州挨著長江,水運發達,銅錢容易搞到手。使君可以在夔州收銅錢為租庸調,然後秋收時用府庫裡的錢購買荊襄與江南的糧食,並鼓勵用銅錢贖買徭役。
而荊襄與江南糧價低,秋收後各地大戶都要售出陳糧。
若是官府大規模採買,則必定底價拋售。如此一來一去,只怕可以省下不少財貨。使君用這些糧食為租,再拿銅錢去蜀地購買蜀錦,運到洛陽換取普通的絹帛為調。
至於庸,全部收銅錢,以開闢山田的名義讓罪囚參與,又剩下一筆錢。
多管齊下,如此一來,財貨不就慢慢來了麼?”
方重勇雙手攏袖,十分正式的對著鄭叔清深深一拜說道。
呵呵,搞錢嘛,這還不簡單。參考前世養老金入市盈利的辦法,官府參與壟斷買賣,那還不賺得盆滿缽滿?
方重勇對此非常自信。
然而他看到鄭叔清一臉鄙夷的盯著自己,那表情似乎極為輕蔑。
“神童果然就這點小聰明啊!”
鄭叔清忍不住唏噓感慨道,失望之情溢於言表。
“使君怎麼說?”
方重勇滿是不解詢問道,他不覺得自己的辦法有什麼不好的,畢竟自己前世都用爛了。這是積累了千年的智慧。
“不知道應該稱讚你有李相(李林甫)之能呢,還是應該罵你不自量力的好。”
鄭叔清長嘆一聲道:“夔州地少人多,從很早開始,租庸調就形同虛設,官府賬冊造假成風。我初到夔州時,便想改變這種狀況,但一段時間後本官發現,是我錯得厲害。”
原來還有這檔事,方重勇微微點頭道:“願聞其詳。”
“夔州乃蜀地與荊襄咽喉,扼守長江。除了是兵家必爭之地外,亦是商賈駐留,囤積貨物的轉運之地,這便是朝廷在夔州設立夔門江關的原因之一。”
方重勇繼續點頭,等待下文。
“此處之民,以船為家,販貨運貨捕魚,所得之財,勝過耕田數倍。民風浮躁,以錢為命,寡廉鮮恥。為搏大錢而不惜性命者比比皆是。就算有田,也多半種麻以編制昂貴的麻布,此乃夔州特產,暢銷蜀地。
這樣的百姓,又怎麼可能老老實實交租,又怎麼可能安心種田。同樣是一尺布,他們去買蜀地運來的布匹,比自己辛辛苦苦編制特產麻布交租要划算得多,這些人又怎麼可能執行官府的稅令?
再者,夔州還特產白猿,猛虎,烏鬼等物,難道讓這些山民去山中抓老虎抵徭役麼?”
鄭叔清無可奈何的說道,滿肚子苦水,如今卻要跟一個少年郎傾訴,也真是難為他了。更別提還要跟監察御史方有德這種頑固不化之輩周旋,那種讀死書拿著死命令去辦事的二貨,表面上清廉如水,連兒子都只有一個僕人,吃不好穿不好的。
可他的危害性,一點都不比大貪鉅貪要小。若是讓方有德來治理夔州,想必夔州百姓會衝擊府衙把那位給打死!
“所以,使君是讓夔州百姓交錢,然後用這些錢官方出面集中採買蜀地的布匹,荊襄的糧秣?”
方重勇一臉震驚問道。
“不然呢,你以為如何?此乃李相之策,你這個黃口小兒也能想到,心裡有幾分得意吧。”
鄭叔清沒好氣的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