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1/5 頁)
「此為大唐的節杖,永遠不要忘記,大唐是你的後盾。」
明德門外十里,李瑄下馬向崔漢衡說道。
並將節杖交給崔漢衡。
節杖是精挑細選的筇竹製作,其上有五色斑斕的羽毛為旌。
凡持此節,代表皇帝。
「至尊放心,臣一定成功出使,並以大唐的利益為重。」
崔漢衡雙手持節,向李瑄一拜。
這一拜,無比厚重。
他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而是志在成功。
一去不回,不算什麼。
將成果帶回大唐,才算是英雄。
李瑄將崔漢衡扶正,並親自為他整理衣冠。
在崔漢衡以後,還有隨從的官吏丶醫者。
包括二百名禁軍勇士,李瑄從他們身邊一一走過,為他們整理衣袍。
為方便行進,在大唐境內不必要穿戴厚重的盔甲。
盔甲,神臂弩,都放在備用馬上。
李瑄不怕神臂弩失傳。
因為真理即將出現。
使團的所有人感受到至尊的溫度,熱淚盈眶。
這是殊榮,他們無懼萬水千山的阻隔,卯足勁要完成至尊的囑託。
「不論如何,諸位家人都將是朝廷奉養。歸都以後,不必擔心物是人非。朕一樣會出都城迎接你們。」
最後,李瑄站在使團的前方,鏗鏘有力地說道。
「臣等謝過至尊,萬死不辭。」
大唐使團的眾人再次向李瑄一拜,喊聲驚空。
隨即,李瑄將親自為使團寫的送行詩交給崔漢衡。
崔漢衡當眾誦讀至尊的御詩……
李瑄在詩中讚揚使團有開拓者的精神,以張騫丶班超的典故,鼓勵他們不畏艱險的品質,也殷切地期盼他們早日歸還……
眾人更注入動力。
在李瑄和文武百官的注視下,以崔漢衡為首的大唐使團與羅馬使團匯在一起,向西方而行。
儀仗為他們奏樂,鼓樂齊鳴。
直到大唐使團聽不到方止。
這是一次帶著軍事丶外交丶政治丶文化為目的的出使,對大唐意義重大。
大唐使團,不可能如騎兵一樣長途奔襲,只能一步一步,積年累月地到達君士坦丁堡……
……
「啟奏至尊,牛首山下的工坊已經將火藥試驗出最大的威力,恍若天雷一般。」
距離崔漢衡出使羅馬僅三天,廖崢嶸到達甘露殿向李瑄稟告道。
甘露殿是李瑄處理政務,勞累的時候休息的地方。
除了休假時間,若沒有什麼活動,李瑄不在政事堂,就是在甘露殿。
大唐十日一休,還有諸多「法定節假日」。
隨著朝廷局勢步入正軌,李瑄會盡量休息,陪伴妻兒。
也會抽空去教育兒女,並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
「擺駕,朕要親自前往牛首山一觀。這幾日朝政,先委託於宰相們。就說朕要去樗縣的工坊巡視,使兵部尚書丶工部尚書陪同即可。」
李瑄面露喜色,直接從坐位上起身,向機要秘書韋應物吩咐道。
牛首山在長安西南鄠縣的南端。
屬於秦嶺北麓。
一年多前,在那裡發現硝石後,就將火藥工坊建造在那裡。
又不會擾民,非常隱蔽。
事實上,一年前就有火藥的點燃。
不過李瑄要用他有限的知識,對火藥進行改進。
火藥出現後,要有一定的威力。
首先會用在修路丶軍事上。
李瑄認為簡易的大炮和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