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雙城時代(第2/4 頁)
會來的10個農業學習人員。
又安排了30個小孩子,準備提前培養一批具有科學意識的農業人才儲備。
很順利的組成了一個略有經驗的農業技術組織成立了。
段不凡將地理上學到的以及在學校裡記住的農業知識,簡單的講給這些人,準備用一個月的時間先培養一批有知識的農民用於指導這群人進行耕作。
而農耕的事情安排好,爬科技樹的來提升文明等級的事情就可以安排了。
將原有的科研製造部拆分為科研部和生產部之後,這兩個文明中最核心的部落也吸收了許多新鮮的血液,人口達到了400人。
人員組成比較雜亂,有小孩子,也有老人,更有許多婦女。在製造和科研這方面,婦女其實並不比男人差,只是缺少引導與機遇罷了。
其中,用320人組成生產部,在兩座城市中各安排一半人,這些人負責一些重要的木器的生產,在段不凡的籌備下,兩個簡單的木器生產廠成立了。
這些人中吸收了10個安排去學習簡單的木器製作的人員,又結合段不凡的一些現代工藝經驗,組建了兩個半流水線的木器生產廠。
雖然還都是手工生產,但是由於各自有100人以上的人手投入,經過簡單的培訓,還是爆發出來了不錯的生產力。
當然,也和這些人起早貪黑的努力有關,不知為何,這群原始人每個都很有精神,幹活特別賣力,資本家看了都得流淚。
但是,段不凡肯定不是資本家,他自然不會剝削自己人民的剩餘價值,所有的產品都不會進入他的口袋,而是分配給了全體人和儲存下來準備售賣。
而剩下的80人多為孩子和一些婦女,他們組成了炎國早期的科研部。在段不凡的引導下進行一些早期的研究。
在前期的科研和技術其實是不分家的,科研實際上就是技術積累的延續,而這些人是段不凡準備為之後的科研創新工作進行人才儲備培養的,現在只是先讓他們研究製造一些已有的課題,比如各種傢俱樣式,各種石器、弓箭還有鐵器的探索。
當然,段不凡也會適當的教授他們一些現代的數學物理知識,從頭開始培養這些科研人才。
然而,想要科研,文字也是個問題。
不僅是科研部,段不凡又找了一些孩子和婦女組成了早期的文化部。
由段不凡親自教習他們文字,等到他們學會之後,再在全國傳播。
其實,這個文字的普及在靈力文明中並不重要,即使是現在的大多數五級文明,文盲率也大都在80 %以上。
這些人大都信奉儒家的愚民手段,即使是有這個能力,也不願意教平民文字,一群有知識有想法的民眾在他們看來,不僅不是件好事,反而是麻煩。
靈力社會的等級差距是物質文明無法比擬的,也是物質文明無法想象的。
在物質社會,雖然有階級落差,但都是兩個眼睛一個腦袋,人們之間的差別是可以預見的,而且在一些社會,平民是有機會跨越階層的。
但是在靈力社會,差距從出生便被註定了,上等人和下等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物種,一點點的福利就像是上等人的施捨。
而那些下等人在上等人眼中,不過是比較靈活的工具罷了,所以的草根崛起,不過是小說中的情節。
所以文化這種危險的東西,下等人是不配擁有的,這種畸形勝過了可怕的宋朝社會,在群星璀璨的身後,是平民的血淚與無知。
而現在,段不凡要帶著這群人衝破封建時代,走向真正的文明。
文字是第一步,文字背後所代表的物質文明的振興,才是文明真正的璀璨。
當第一個段字在窯洞中的簡易教室被寫出來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