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掛上線(第1/3 頁)
飯已經蒸熟,濃郁的地瓜米飯香充斥著整個廚房。
陽光透過縫隙照射進來,形成一道光柱,直直地落在鐵鍋中。
在農村,往往會在早晨做好一天所需要的飯菜。聞嘉嘉入鄉隨俗,也打算這麼幹,70年代可沒有天然氣灶和電磁爐啊。
先炒菜,家裡沒肉,聞嘉嘉也變不出肉來,只能炒盤小白菜。
這時候的小白菜清甜脆嫩得不行,和幾十年後大棚種出來的小白菜根本不一樣,聞嘉嘉覺得自己得且吃且珍惜,吃完這茬菜,她恐怕就不能隨心所欲地吃了。
因為——她不會種菜。
哦不,確切地說,她大概不會在這個時代種菜,因為這個時代種菜需要澆農家肥,她接受無能。
願意進茅坑,是她做出的最大讓步。
炒完菜,又煮碗湯。
白菜雞蛋湯,亮點是這份湯她用的是米湯作為底湯。
米湯濃稠,白菜脆嫩,而雞蛋煮成絮狀,加點鹽再加點農村米酒,香濃的白菜雞蛋湯便煮好。
兩位姑娘久等了,對比昨日她們今日更大膽些,會幫忙分發碗筷,也會乖乖先洗手。
聞嘉嘉:“開始吃吧!”
至於刷牙……兩位姑娘並沒有牙刷,聞嘉嘉吩咐她們用鹽搓搓牙齒代替刷牙,所以兩姑娘此刻被鹹得五官都皺成一團。
聞嘉嘉先動筷,見她動了,聞春聞萱才拿起勺子。
聞春小心舀勺湯,呼呼呼吹兩下,才慢慢淺喝一口。
她眼睛一亮,覺得小姨做的湯比奶奶做的更加美味。
湯是白的,是稠的,每一勺都能舀到滑溜溜的雞蛋和脆脆的白菜碎。
聞嘉嘉見姐妹倆喜歡喝湯,乾脆把湯倒些到她們的碗裡,再攪拌攪拌,配上原主媽媽做的蘿蔔乾,姐妹倆果然吃得更加歡快。
按理說,吃完飯得去上工。
但問題來了,聞嘉嘉的戶口,還沒有遷到浮陽大隊,而且掛在街道上。而聞春和聞萱呢,隊裡沒一個活是她們能幹的。
也就是說,她們一家三口,暫且是“無業遊民”。
所以今天得幹些什麼呢?
聞嘉嘉正思索著,屋外傳來聲音:“嘉嘉在家麼?”
“在呢在呢!”她趕緊把碗往盆裡一放,飛快往堂屋去。
“你家門咋這時候沒開?”說話的人是方柳玉,她是隊上的婦女主任。
想了想又說:“不過你家裡只有你和兩個小孩,平常大門確實還是關住為好。”
聞嘉嘉將厚重的大門開啟,問:“嬸兒有啥事兒嗎?”
方柳玉道:“我是想問問你戶口啥時候遷回來,馬上秋收,戶口遷回來就能記工分和分糧食,隊裡商量過,今年給你也額外分一份人頭糧。”
人頭糧這詞一說出來聞嘉嘉便覺著有些熟悉,仔細想想,想起來了。原主記憶中有這回事兒,而她上輩子在農村拍影片時也聽老人說過。
這時候農村實行的是工分制,人頭糧則是保證隊裡沒人餓死。
人六勞四,就是這時的分糧政策。
賣完愛國糧後,剩餘的糧食拿十分之六出來分給隊裡的每一位社員,包括聞春和聞萱這種啥活也幹不了的小屁孩。
但如聞嘉嘉這種都快秋收了,才搬回隊裡的人是沒有的。也就是瞧她家可憐,隊裡才決定幫襯一把。
前提是她戶口在村裡。
別小看這人頭糧,在這風調雨順的年景中它雖然不足以讓人吃飽,但絕對能保證人餓不死。
聞嘉嘉本來還琢磨著留著城市戶口,往後找工作也能容易點。但這會兒得知還能分人頭糧,她當然選擇把戶口遷回來,畢竟糧食是她現在最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