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從江蘇大豐縣走出來的中科院院士、著名腫瘤外科專家樊嘉(第2/5 頁)
學過程中不斷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始終保持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這種精神追求和價值觀的塑造,使他在日後的科研和臨床工作中,能夠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為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樊嘉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段經歷不僅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也塑造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為他日後的傑出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院士從業之路
1997年,樊嘉首批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
1999年,樊嘉以高階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移植中心,從事肝移植及肝臟外科臨床研究。
2005年,樊嘉入選“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及“上海市百名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2013年,樊嘉擔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肝外科主任、復旦大學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腫瘤學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
2016年,樊嘉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同年11月,樊嘉獲得第九屆談家楨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獎。
2017年,樊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隸屬於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2019年2月16日,樊嘉院士名醫工作室,在復旦中山廈門醫院揭牌成立。
2023年11月,樊嘉不再兼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院長職務,任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名譽院長。
從業之路解碼
樊嘉院士的從業之路,可以說是一條充滿挑戰與機遇之旅,這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樊嘉院士在從業早期就展現了卓越的學術潛力。
他首批入選“上海市衛生系統百名跨世紀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這標誌著他在醫學領域的才華得到了認可,也為他後續的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樊嘉院士積極尋求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
他作為高階訪問學者,赴美國匹茲堡大學移植中心從事研究工作,這一經歷不僅使他接觸到了國際前沿的醫學技術和理念,也鍛鍊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
這種國際化的學術背景,為他日後在醫學領域的創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樊嘉院士在擔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等職務期間,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
他不僅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還致力於推動醫院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為醫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種領導經驗和管理能力,對於他後來成為院士,並承擔更多的學術領導職責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樊嘉院士的從業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潛力、國際視野、領導才能,共同構成了他成為院士的重要支撐。
院士科研之路
樊嘉是我國著名的肝腫瘤外科學家,主要從事肝膽腫瘤臨床診治及肝臟移植、肝癌轉移復發機制及轉化研究。
樊嘉院士率領的研究團隊,首創了肝癌合併門靜脈癌栓多模式綜合治療技術,使合併門靜脈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變為“部分可治”。
從醫學專業角度看,門靜脈癌栓是肝癌轉移的特殊表現,其後的復發轉移率幾乎是100%,患者平均生存期僅3-6個月。
在過去,合併門靜脈癌栓的晚期肝癌被認為是不治之症,許多醫生在手術中因門靜脈癌栓發展快、手術難度大風險高而不敢涉足。
然而,樊嘉院士率領的研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