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第1/2 頁)
他相貌氣質平平無奇,雖官任大理國大將軍,但在旁人看來,無非是因為他父親是相國的緣故,未必有多少真本事,不想他竟然說出這樣一番大道理來。張珏當即肅然起敬,道:&ldo;大將軍說的極是,張珏有所怠慢,是大大的不該。我這就引諸位過去,賠禮之話,容後再說。&rdo;高言道:&ldo;甚好。這就請張將軍前面領路吧。&rdo;
一路上,高言始終板著臉,一聲不吭,顯然還是對張珏有所不滿。
楊深見氣氛不大對頭,便有意問道:&ldo;聽說張將軍射技川蜀第一,有百步穿楊之技,號稱神射手。不知可有什麼提高射技的秘訣?&rdo;張珏道:&ldo;神射手實在不敢當,張某不過是校場比試時僥倖取勝罷了。&rdo;
他為人剛毅務實,雖口中謙遜,但見對方誠意請教,又確實是缺少作戰經驗,還是直言告道:&ldo;練習射技,先學射親,再學射遠,這是眾所周知之事。但就總體而論,在兩軍對壘交戰時,神射手並不比普通弓弩手價值大多少。戰場形勢通常混亂無比,射親根本顧不上,基本是靠成隊的弓弩手以密集弩箭來集中殺敵。而射遠,雖然有&l;挽弓當挽強&r;一說,但有了製作精良的弩箭後,普通大弓再強,也難以匹敵。以我軍裝備的克敵弓而論,射程可及三百六十步。這一距離,即便是漢代飛將軍李廣再世,力挽強弓,也不能及其一半。&rdo;
楊深道:&ldo;如此說來,精良的兵器裝備要比單個兵士的武藝重要得多了?&rdo;張珏道:&ldo;嗯,事實確實如此。&rdo;
他雖不願意承認,然就兵士戰鬥力而言,蒙古軍要比宋軍驍勇善戰得多。但蒙古皇子闊端侵蜀近二十年,即使一開始便佔據了劍門蜀道天險,卻始終無法突破川東防線、掌握長江上游要害之地,除了南宋四川軍民拼死抵抗外,宋軍弓弩及兵器之利實是佔了極大優勢。
大宋自立國以來,弓弩是軍中主要兵器。宋寧宗時太學生華嶽曾道:&ldo;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rdo;這也是兩宋流行的兵器理論。宋代在弓弩製作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宋太祖時已有大型遠射程兵器床子弩,用於裝備城池,最遠射程可達千步。然床子弩極為笨重,移動困難,且需要多人合力才能使用。宋神宗時,民間百姓李宏研製出可供單兵使用的神臂弓,射程遠及二百四十步,施於軍事,屢建奇功。南宋時,名將韓世忠在神臂弓的基礎上製成了克敵弓,一人挽之,可射及三百六十步,且能貫穿重甲,每射鐵馬,一發應弦而倒,成為令金軍望而生畏的神兵利器。宋將吳玠、吳璘兄弟守蜀,遠拒金人於國門之外,除了依靠四川地利天險外,克敵弓也是制勝法寶。吳家軍均配備勁弓強弩,等敵軍臨近,分番迭射,號&ldo;駐隊矢&rdo;,連發不絕,繁如雨注。金軍主帥金兀朮在與吳家軍交戰時充分領略過克敵弓的厲害,他自己也在激戰中中了流矢,僅以身免。
蒙古崛起後,縱橫天下無敵手,倚仗的是&ldo;聚如山丘,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rdo;的輕騎,擅長長途奔襲,對付陣地戰最為有效,但在兵器上仍是承襲傳統的遊牧民族裝備,所謂能射大雕的彎弓,射程甚至難以與最普通的宋軍弓弩匹敵。蒙古軍侵蜀,膠著在四川戰場二十年,除了川地多山,遏制了其輕騎奔襲優勢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南宋在弓弩上仍有相對的兵器優勢。
楊深見張珏直認其事,足見性情真誠坦率,便懇切地道:&ldo;我大理久仰貴國克敵弓是軍中罕見利器,而今既有共同強敵,不知可否……&rdo;
高言輕輕咳嗽了聲,楊深微微一愣,便住了口。他雖然沒有說完下面的話,張珏卻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