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2/2 頁)
服役,當後者奉命不準收容他們時,又投入德國黨衛軍。
就羅馬尼亞部隊的內在安定性而言,其最大的弱點即為缺乏一個如我們所瞭解計程車官團。恐怕今天的德國人也許都已經忘記了,在過去我們優良的正規士官團所負的責任是何等巨大。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羅馬尼亞的高階和中級軍官中,有相當的比例不夠水準。在多數的情況下,羅馬尼亞的官兵之間缺乏密切的聯絡,而這在德國陸軍中被視為是當然。管理他們的人完全缺乏那種&ldo;普魯士&rdo;式的傳統。因為他們並無戰爭的經驗,所以羅馬尼亞的戰鬥訓練完全不合近代戰爭的要求。這又引起了不必要的損失,並且也註定了會影響士氣。其軍事領袖自從1918年以來,就一直受到法國人的影響,所以其思想跳不出第一次大戰的圈子。兵器與裝備一部分已經陳舊,同時也不適當。對於反坦克單位尤其是如此,所以當他們遭遇到俄坦克攻擊時,很難指望他們能夠守住其陣地。德軍在這一方面能否給予他們比較有效的援助,對於許多其他的問題,也就成了一個先決條件。
關於羅馬尼亞部隊在東線戰場上的使用,還有一個最後的弱點,那就是他們對俄國人具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在困難的情況,這卻很容易產生恐懼現象。任何對俄國的戰爭中,若是牽涉到東南歐民族,則這就是一定要考慮的問題。就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而論,其斯拉夫種族意識更足以增強其內在的不安。
出對於羅馬尼亞部隊的戰鬥效率作任何研判時,還有一個的因素也是不可以完全忽視的。當我們與羅馬尼亞人打交道時,羅馬尼亞早已達到了其基本戰爭目標,即比薩拉比亞的收復。即令所謂&ldo;特蘭西尼斯特里亞&rdo;(transnistria)地區,即夾在聶斯特河與布格河之間的地區,雖然希特勒已經勸說他們接受,但卻並不在其真正願望之內。所以這是很容易理解,要他們向俄國境內深入,而他們又一向都那樣害怕俄國,對於多數羅馬尼亞人而言,這當然是一個不會受到熱烈歡迎的觀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