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醫之德(四)(第1/2 頁)
您怎樣理解“道德”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
解答:
“道德”一詞,現代人將它矮化為只是一種品格,而丟棄了對其品質能量屬性的觀察和認同,所以就難以理解道德在疾病治療中的根本性作用。
黃帝和老子站在天人合一、慧識慧觀與智識高度和諧的生理狀態中進行觀察,老子的“道生之,而德畜之”,黃帝的“天之在我者德也”,揭示的是萬物的本來狀態。
德對生命的養畜作用,是透過無形無相的能量狀態對生命進行滋養和調節,人只要具備相應的氣質行為,具有與德相同的品譜,就能自然獲得。
生命營養的獲得,並不僅僅只是透過有形有相的食物。天德養神,地谷養形,這是自然的客觀規律。生命的神和形都健康,才能少病和無病。現代人之所以疾病眾多,難以治療,關鍵是自我五志內傷難以認識。
五志內傷的根本原因,是內在的德效能量不足,而不是食物的營養不足。食物的營養並不能有效地調節情志,只有“德一”的能量才能有效地對情志活動進行調節和修復。疾病的產生與治癒,都離不開“能量”這個話題。
外邪所湊,五志所傷,其氣必虛。氣虛,其實反映的是缺少“德一”的能量。
因為在慧識中可以觀察到,“德一”的能量在遊離於有相的物形之前的階段時,表現出德的無色透明光的能量特徵;而德的這種光能量物質在進入有相有形的物體中以後,則是表現出“五色氣”的特徵,並且隨著物相的不同而出現多種分類。
生命如果能夠直接獲得德的能量進入自己的形體中,那麼生命中各種屬性的氣都能直接得到補充和調節,疾病治療與恢復的可能性就會成倍地提升。
您認為中醫和西醫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不足是什麼?
解答: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西醫所針對的是病,中醫針對的是人,道醫針對的是性命。醫學的中西之分是文化的差別所造成的,是因為對“生命”的認知以及價值觀的不同而產生的兩大醫學領域。
那麼,兩者之間相比之下最大的差別及優勢的體現,就看誰對生命的解析最完整以及最具實相性。
西方的醫學科技,是人體智慧前六根功能的外延性創造,對生命的認識建立在對疾病的分析研究基礎上,侷限於對有形有相的肉體系統進行研究,而失落對精神系統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中醫則是繼承了道學性識、慧識、智識“三識合一”對生命的神和形進行整體認知的文化和知識。
中醫所把握的,是人的性與命兩大系統複合性的整體,將肉眼不可見的精、氣、神與肉眼可見的肉、血、識這兩個系統綜合起來進行認知研究。
概括而言,西醫是二元論認識疾病,中醫則是一元論認識人體。
中醫相對於西醫的長處,就在於完整地掌握著人體的性和命兩大系統來論證健康和疾病;而西醫到目前為止,才只是初步認識到人體精神系統的一些現象,以及對疾病的作用力和影響。
中醫雖然繼承的是道學對生命的一元認識論,但是在兩千年以來,由於人類全面跌入了左腦智識文化的歷史時期,因而對需要慧識與智識相結合進行運用和發展的中醫,消積影響極其明顯。
中醫發展史上,只有為數不多的道學修身人士,對中醫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發揮著中流砥柱般的作用,使中醫沒有被智識文化所徹底改造和吞噬。
但是,近百年以來,由於修身明德教育方法的拋棄,能夠慧智共運真正掌握好中醫的人才在社會上迅速凋零;同時,伴隨著西方智慧文化科技成果的強勢湧入,以及官方強行的干預,中醫已經全面出現被智識文化改造與同化的狀況。
例如,中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