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知府畏罪自盡(第1/2 頁)
延安知府並不知道,真正搞他的是張宗賢。
還以為是通判忍不住想要上位。對於苦主去巡撫衙門上告也沒有放在心上。
只是安排刑房主事去把這些苦主都抓回來。
馬師爺在搞定通判後,留下雨農繼續監視各方動向,自己則是回到了葭州向張宗賢彙報。
張宗賢在得知已經把通判拉下了水,很是滿意馬師爺的手段。
至於那通判想要知府的位子,張宗賢就愛莫能助了。
事實上張宗賢也看不上延安知府的位子,他下一步想著的是延授巡撫。
不過現在剛升了官,想要再進一步得等一等了。
既然已經搞定了證據,那其他方面也應該發動了。
先有馬師爺代筆給李公公寫了一封信,暗示了延安知府謀奪張宗賢的產業不成,就勾結馬匪想要謀命。
他們已經掌握了人證物證,向巡撫衙門檢舉了延安知府。
李公公看了自然明白,到時候案子去了京城,司裡監的公公們必然會維護張宗賢。
不然每個月為什麼又要送酒又要送香皂的。
安排完京師的準備,隨後由馬師爺就帶著檢舉信,往巡撫衙門趕去。
等馬師爺也到了巡撫衙門後,那通判的檢舉信也到了。
延綬巡撫也不拖沓,立即上奏朝廷請旨緝拿延安知府。
此時朝廷這面剛剛穩定住了遼東局勢。建奴圍攻開原鐵嶺不成,還損兵折將。就連野豬皮都受了傷。
而且因為張宗賢的提議,國庫也有了補充。
朝堂上下已經從薩爾滸的大敗中走了出來。
內閣收到呈報後,原想是派個巡按去辦。
被司裡監直接否了,內閣也不想多事,便讓巡撫衙門派人將延安知府押解回京受審。
而延安知府直到進了巡撫衙門的大牢,才如夢方醒。
隨後在押解去京師的路上,這知府便畏罪自殺了。那知府的後臺也就沒了脾氣,只能暗暗記下此事。
後續刑部也就順水推舟瞭解了此案,
陝西各縣也都風聞了此事,都知道了這葭州知州不好惹,為了幾個商人便硬是弄死了一個知府。
自此整個陝西境內,葭州出來的商隊再也無人敢為難,商會整修道路的計劃也順利進行。
張宗賢的名聲也在附近各省傳開,越來越多的商人跑到葭州開工坊。
葭州商會的人更是對張宗賢感恩戴德,都說張宗賢是財神下凡。
對於張宗賢的任何建議都是百分百執行。
隨著毛線工坊建成投產,眼看著日成鬥金的工坊。
延綬鎮總兵和巡撫也不再咬著糧價不放了,隨後雙方達成以市價的六成賣糧。
而且不僅是延綏鎮的糧食,就連大同鎮那面也有意買糧給張宗賢,
畢竟附近幾省能吃下這麼大筆糧食的就只有張宗賢了。
其他地方要麼靠著運河,要麼離江南近,根本不缺糧食。
雖然糧食暫時不缺了,可是進入瑕州的流民卻越來越多。
即便有大量新建的工坊也無法消耗如此多的人口。
為了解決這些流民吃飯問題,張宗賢讓太平號出面,招募流民在黃土高原的溝壑裡挖窯洞種蘑菇養兔子。
先給這些流民編組,每十戶組成一個生產隊,然後提供資金支援他們種蘑菇養兔子。
畢竟蘑菇種植週期短,很快就會有收穫,再由太平號溢價收購,賣到其他州縣去。
而且鼓勵本州百姓與流民通婚,尤其是孤兒寡母的更是給出免稅政策,願意接納的直接免除今年的夏稅。
對於流民中的孩子也給予入學考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