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第3/4 頁)
力促成這門親事,而槐花兒呢,卻時常聽到鐵石和自己的反對,她是個懂事的孩子,當然不會背著父母答應別人什麼。且她畢竟還是小,沒有自己因那特別的經歷對鐵石先有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因此在親事上沒有太多的主張也正常吧。
寧婉左思右想,便覺得這門親還真不錯,要比自己在遼東替槐花兒相看的親事要好,總不至於槐花兒嫁過去兩眼一抹黑。她想通了,就笑道:&ldo;也罷了,這也是緣分,只是我再沒想到你能嫁到閩地去。&rdo;
放下心事,寧婉便給鐵石寫了一封信,詢問他的意思,又將這麼多年家裡積累下來的事務、生意都打理一番,畢竟她再走了,又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鐵石與靖海王世子相處的時間比媳婦和孩子們都多,且他在青州亦知道了靖海王的立場,因此倒一口答應了。寧婉索性便按靖海王世子先前傳出的話,讓他在遼東下了聘,熱熱鬧鬧地將親事定下,也算使這一次遼東之行圓滿了。
靖海王府的富貴堪比天家,靖海王世子又是有備而來,槐花兒的聘禮轟動一時,十幾年後還有人清清楚楚地記得,還拿出來與她妹妹相比,又爭論兩姐妹究竟誰嫁得更好,這當然都是後話了。
天氣一轉暖,寧婉便帶著孩子們南下,正巧須指揮使接了軍令帶兵去北寧府,陳千戶等許多將軍們都隨行,羊夫人也跟著,寧婉得了訊息便與他們一道出門,又是熱鬧彼此又有照應。
離北寧府越近,各衛所匯集的兵將也越發多了起來,寧婉雖不在遼東十年了,但她畢竟是經歷過戰事的,因此就覺得奇怪,疑惑地問羊夫人,&ldo;總兵府為何會抽調這麼多兵馬?&rdo;
羊夫人搖搖頭,&ldo;我們家千戶說,須指揮使也不清楚,只是按總兵府的軍令行事。一路上各衛所的人也都在相互探問,大家都是聽命而來的,倒不知所為何事。&rdo;
寧婉就思忖道:&ldo;遼東畢竟是邊城,總要以防夷為重,如今各衛所都抽了許多人,萬一夷人南下可怎麼辦?&rdo;
&ldo;春天時夷人的馬瘦,通常不會南下,&rdo;羊夫人就安慰她,&ldo;更何況安平虎臺兩處雖然調了不少的兵將,但亦留下許多人守城,再者北寧府並沒有多遠,萬一真的有變,我們也能很快趕回去。&rdo;
寧婉聽了只得罷了,遼東總兵可是定武侯,鎮守邊塞幾十年的,這些道理哪裡會不懂?調兵一定是有原因的,自己一個女眷就是想多打聽恐怕亦問不出什麼。
可是到了廣寧府,見遼東大軍集結起來又向京城方向而去,她實難安心,便給鐵石寫了一封信,才要讓人送走,靖海王世子就道:&ldo;我們家有信鴿,傳書特別快,岳母就交給我吧。&rdo;
既然定了親事,稱呼也就改了,兩下里也更親近,寧婉便將信交給他,&ldo;我總覺得心驚肉跳的,但願是多心了。&rdo;
靖海王世子就笑道:&ldo;我們父子雖然再無異志,也認同中原正朔,但說起當今的皇上,的的確確不是明主,便是朝中有些什麼變動,換了個好皇上,也不是壞事兒。起碼岳父當年受到的冤屈就大白於天下了。&rdo;
寧婉也恨皇上,但她卻也知道如果京城有變,出的可就是大事,倒黴的也不會只皇上一個,因此心裡十分矛盾,想了想嘆道:&ldo;還是無事的好!&rdo;
待他們到了青州,鐵石卻已經不在港口,留了信給大家,他自陸上回了遼東。原來青州較遼東距京城要近得多,因此也早早就開始調動兵馬,當時鐵石便覺得有些不對,但畢竟猜不透原因,後來得知遼東兵馬也調往京城時便明白肯定是出事了,因此才決然回去。
</br>
<sty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