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中)(第1/3 頁)
韃靼的後隊輜重實在是太臃腫了,就像是一把掃帚,前鋒修長,到後隊輜重豁然變大,各種亂七八槽的西東混跡其中,全軍所有的糧草牲口,加上搶來的戰利品及“兩腳羊”行動緩慢拖沓遲緩,不得不在其周圍安插多路遊騎保護,如果從高空往下看,韃靼的主力就像是螞蟻在搬動一根魚骨頭,其周圍全部是散兵遊勇。
韃靼騎兵的主要戰力是重騎兵,如果用一個萬人隊劃分的話,重騎兵佔百分之四十,頭戴簡易頭盔,全身披著盔甲,盔甲通常是皮製的,也有的從敵人那裡繳獲的鎖子鎧甲。重騎兵的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製護甲。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的腰間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
另外百分之六十為輕騎兵,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肅清殘敵以及跟蹤追擊。
輕騎兵除了戴一頂頭盔外,身上一般不披盔甲。主要兵器是弓。這種弓相當大,至少需要60公斤的拉力,射擊距離為150米至250米。輕騎兵身帶兩種箭,一種輕,箭頭小而尖,用一於遠射,另一種較重,箭頭大而寬,用於近戰。同重騎兵一樣的是,輕騎兵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彎刀或狼牙棒,或一根套索,有時也有一支頭上帶鉤的標槍或長槍。每個士兵在戰前都在貼身裹披一件絲質物。這種絲質物用生絲製成,編織得相當細密。想當初成吉思汗發現箭很難穿透這種絲衣,只是會連箭帶衣一同插進傷口。因此,醫護人員只須將絲布拉出,便可將箭頭從傷口中拔出。每個蒙古騎兵都有一匹或多匹備用馬。
來時七萬大軍,經過一場夜襲後,目前輕重騎兵人數是六萬左右,其它的不算,光這六萬騎兵的馬匹,大多數還是一人雙馬三馬,所經之地全被踏平。好在是在塞外之地,雖然是在河套內,連年的戰事人煙稀少。
章子俊的打法是把這樣一個掃把陣,從中間給切成幾段,留下最後面的輜重隊,就放過前面的韃靼主力。想要吃掉這六萬韃靼大軍,根本做不到,如果非要這樣做,難說自身不保,明軍全部章家軍只有三萬人馬,雙方不計後果的拼殺,章家軍可能就不存在了,章子俊在東勝城戰前會議上就把這場伏擊戰制定好了規模。槍榴團三個營梯次設伏在溝茆梁間,主要殺傷韃靼外圍遊騎及主力輕騎兵。
火炮團集中大將軍炮,御虜炮炮轟切斷韃靼主力重騎回援,製造恐慌,擾亂韃靼騎兵戰馬,造成馬驚。是的,你沒看錯,在夜襲烏蘭溝時發現,火炮最大的殺傷力不是什麼炮彈爆炸威力,而是爆炸的聲響火光把馬匹成了不聽指揮的驚馬?馬匹一驚到處亂奔亂撞,造成了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虎賁團三個營只等炮火切斷韃靼主力回援時衝鋒,匯合槍榴團一營季佑肅清韃靼後隊的輕騎主力,隨後輔兵車馬營一千餘人,工兵營一千人儘快轉移韃靼輜重,俘獲人員牲口等物資,轉移至水泉溝。
槍榴團二營三營見虎賁團衝鋒後,回撤到火炮團前沿三百米處的納林川阻擊韃靼回援的兵馬衝擊炮陣,掩護火炮團直到戰鬥結束,護送炮團回水暖村。
餘下的兵部侍郎曹參、主事吳夏中及御史蔣耿年等官員及殘留的一千多京兵,章家軍的後勤車馬營一千輔兵,一個重炮連,延綏副總兵張安,副將吳江一千親兵守衛東勝城。
自郝日烈顏從戰場上繳獲明軍的火器之後,達延汗深知明軍火器厲害,從永樂起的五次北征中,就看到大明的火器很是厲害,韃靼人內心中都有一個惡魔,戰場上千萬不要碰上神機營,要不是近些年來自土木堡後,大明軍備衰落嚴重,許多韃靼人早已忘了大明還有神機營。
自古農耕民族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而遊牧民族則以騎兵為主。自古在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戰爭中,遊牧民族充分利用騎兵機動性和卓越的騎射能力,佔據優勢。
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