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端午節(第1/2 頁)
時間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習俗
- 吃粽子:用粽葉包裹糯米等食材蒸煮而成,餡料多樣,如紅棗粽、豆沙粽、肉粽等。
- 賽龍舟:這是一項團體水上競技活動。人們坐在龍舟上,透過划槳使龍舟快速前進,多支隊伍競賽。
- 掛艾草與菖蒲:人們會將艾草和菖蒲掛在門口,這兩種植物有獨特氣味,被認為有驅邪、祛病等作用。
- 喝雄黃酒:在一些地方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人們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保佑平安。
形式
- 節日慶典形式:在端午節期間,很多地方會舉辦大型的龍舟競渡比賽,現場十分熱鬧,有參賽隊伍、觀眾助威等。還有民俗文化展示活動,集中展示與端午相關的習俗、手工藝品等。
- 家庭活動形式:家庭成員一起包粽子,透過洗粽葉、拌餡料、包裹、捆紮等一系列步驟完成製作。或者長輩給晚輩的手腕、腳腕繫上五彩繩。
特點
- 文化性: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從古老的傳說故事到各種傳統習俗都體現了文化傳承。
- 群體性:賽龍舟等習俗是群體活動,需要眾人參與協作,體現團結精神。
- 傳統性:習俗代代相傳,保持相對穩定的形式和內容。
優點
- 文化傳承方面:透過各種習俗活動,讓人們瞭解和記住傳統節日文化,如龍舟文化、粽子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 增強社會凝聚力方面:像賽龍舟這樣的活動能促進社群交流、團結鄰里關係,使大家更有歸屬感。
- 豐富生活方面:各種活動形式給人們提供了休閒娛樂方式,讓大家在節日氛圍中放鬆身心。
寓意
- 紀念屈原:端午節最廣為流傳的寓意是紀念屈原。屈原愛國卻報國無門,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用賽龍舟尋找他的遺體,扔粽子防止魚蝦啃食他的身體。
- 驅邪祈福:掛艾草、菖蒲和喝雄黃酒等習俗寓意著驅走疾病、惡鬼,祈求健康平安。
- 祈求豐收:龍舟競渡也有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寓意。
端午節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紀念屈原
-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他一心報國,卻遭貴族排擠誹謗,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樂章。
- 百姓們敬重和愛戴屈原,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啃食他的身體,紛紛划船到江中投放粽子。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這一說法流傳最廣,體現了人們對屈原愛國精神的緬懷。
紀念伍子胥
-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大臣。他輔佐吳王闔閭成就霸業,還幫助吳國建造了闔閭大城。吳王闔閭死後,夫差繼位,伍子胥多次進諫,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賜死伍子胥,將他的屍體在五月五日投入錢塘江中。
- 伍子胥忠君愛國卻含冤而死,百姓為了紀念他,也在這一天舉行相關儀式,於是有了端午節的雛形。
紀念孝女曹娥
-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舜江,數日不見屍體。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 人們被曹娥的孝心所感動,為了紀念她,就把這天作為紀念節日,也使端午節增添了孝道的寓意。
端午節期間有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