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清明節(第1/2 頁)
時間
- 清明節是在公曆4月4日 - 6日之間,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和暮春之交,這個時候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習俗
- 掃墓祭祖:這是清明節最主要的習俗。人們會到祖先的墳墓前,清理雜草,添上新土,擺放鮮花、祭品等,以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思念。例如在很多地方,人們會帶上水果、糕點、酒等祭品,在墓前鞠躬行禮。
- 踏青:又叫春遊。在清明時節,大自然生機勃勃,人們會到郊外漫步遊玩,欣賞自然風光。像在江南地區,人們會去湖邊、山間踏青,感受春天的氣息。
- 插柳:有說法認為插柳可以辟邪。人們會把柳枝插在屋簷下或者頭上。
形式
- 掃墓祭祖形式:在儀式上,一般是先清掃墓地周圍,然後在墓前擺放祭品,可能會點香、燒紙(不過現在出於環保等因素,很多地方提倡文明祭祀,減少燒紙等行為),接著人們會按照長幼順序依次向祖先鞠躬或者磕頭,表達哀思。
- 踏青形式:通常是一家人或者和朋友一起,去公園、郊外、山區等風景優美的地方。人們會漫步、拍照,有些還會進行野餐等活動。
- 插柳形式:直接折取柳枝,插入土中或者放在家中的花瓶等容器裡。
特點
- 兼具肅穆和歡樂:一方面,清明節掃墓祭祖體現了對逝者的敬重和哀思,氛圍較為肅穆;另一方面,踏青等活動又充滿了生機和歡樂,體現了人們對新生和大自然的喜愛。
- 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它承載了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是維繫家族情感的重要紐帶,同時還融合了古代的歷法、自然觀念等諸多文化元素。
- 時令性強:和節氣緊密相連,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變化時期進行的活動,能讓人深刻感受到季節的交替。
優點
- 文化傳承方面:透過祭祖等習俗,能夠使孝道文化、家族觀念等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讓人們不忘根本。而且像踏青等習俗,也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欣賞,有助於傳承親近自然的理念。
- 心理調節方面:掃墓祭祖可以讓人抒發對逝者的思念,獲得情感上的慰藉。踏青等活動則能夠緩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放鬆身心。
- 社交方面:清明節期間的活動,無論是家族一起掃墓還是和朋友一起踏青,都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增進親情和友情。
寓意
- 掃墓祭祖寓意:體現對祖先的感恩和追思,人們認為祖先的庇佑對於家族的延續和繁榮非常重要,透過祭祀來祈求祖先保佑後代平安健康、家族興旺。
- 踏青寓意:象徵著對新生和希望的追求,在大自然復甦的時節,人們透過踏青融入自然,寓意著順應自然規律,開啟新的生活階段。
- 插柳寓意:柳枝生命力旺盛,插柳寓意著辟邪驅災,也象徵著留住美好的事物,同時也有對生命的讚美和對春天的歡迎之意。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它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節氣演變
- 清明節最初是重要的節氣,標誌著仲春和暮春之交。此時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古人在這個時候進行農事活動,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兩日)與清明節相近,寒食禁火、清明取火的風俗便逐漸融合,寒食節的一些習俗也被納入清明節。
紀念介子推
- 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他國,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重耳餓暈時,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湯讓重耳喝下。重耳復國後成為晉文公,介子推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