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藝術形式(第1/7 頁)
“中華傳統藝術形式”
1. 中國繪畫: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巖畫。其發展歷程如下:
- 原始社會:已掌握初步造型能力,能抓住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的主要特徵,用於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及生活裝飾。
- 先秦時期:在一些古籍中有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畫,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以及楚國出土帛畫等,已達到較高水平。
- 秦漢時期: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墓室壁畫、畫像磚、畫像石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和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成就重大。畫風氣魄宏大,筆勢流動,兼具粗獷豪放與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 魏晉南北朝:戰爭頻繁,但佛教美術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藝術造詣極高。同時,除工匠外,還湧現出如顧愷之等有文化教養的知名畫家。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注重精神狀態刻畫與氣質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注入新機遇。人物畫方面,雖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工整富麗。中國繪畫的真實性在 12 世紀宋朝時達到高峰,郭熙的《早春圖》是寫實主義的巔峰,之後轉向主觀情趣抒發。自北宋後,中國繪畫漸趨注重筆墨情趣的形式主義。
- 五代兩宋之後: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朝廷設定畫院,文人學士提出鮮明審美標準,畫家輩出,佳作紛呈,在理論和創作上形成獨體系,內容、形式、技法豐富精彩、多頭髮展。
- 元、明、清時期:文人畫獲得突出發展,山水畫、花鳥畫佔據絕對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合,形成獨特繪畫樣式,湧現眾多傑出畫家、畫派及優秀作品。中國繪畫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獨特透視理論,大膽自由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概括力與想象力,其技巧手段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也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鑑吸收。
2. 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它不僅是表達觀念的符號,更是表情達意的形態。它以毛筆、宣紙、墨和石硯為工具。書法起源於漢字,象形是漢字的基本且重要特徵,與繪畫有血脈相通的聯絡。書法統領中國繪畫,在世界上廣泛傳播,還與文學詩歌、篆刻造型、音樂舞蹈等有密切關係。它既是表現性藝術,能體現書法家個人的生活感受、學識、修養、個性及情趣愛好等,即“字如其人”或“書為心畫”;也是實用性藝術,常用於題詞、牌匾。中國書法從甲骨文與金文開始,經過演變,形成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不同體式,出現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懷素、黃庭堅等眾多傑出書法家及不同流派,在不同朝代各領風騷,將中國書法藝術發展至爐火純青的高度。
3. 中國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可分為五類。“國樂”指從古代流傳下來並在近代有所發展的“國粹”音樂,創作時間在古代;“新音樂”指學習西方音樂的人所寫的音樂,如學堂樂歌,創作時間在 1840 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音樂”既包括古代傳承下來的音樂,也包括中國人按西方理論創作和改編的音樂;“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形式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