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魏晉南北朝繪畫藝術(第2/6 頁)
戴逵造無量壽佛木像、張僧繇與一乘寺等的故事,都反映了佛教繪畫在當時的繁榮。這些宗教題材的繪畫不僅具有宗教意義,也在藝術上展現了獨特的風格和表現力。
7. 西域畫法的傳入:即當時被稱為凹凸畫的陰影法,它來自西域。其中,張僧繇最為著名,他善於運用色彩濃淡烘托陰影,形成“凹凸”的立體感,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人物形象。這種畫法豐富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手法,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和真實感。
8. 風格多樣與地域特色:由於政治分裂和文化多元化,不同地區的繪畫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色。南方以建康為中心,繪畫風格較為細膩、優美,注重神韻的表達;北方的繪畫則可能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在表現形式和風格上與南方有所差異。例如,陸探微的“秀骨清像”風格在南方具有一定代表性,而曹仲達的“曹家樣”則體現了北方的特色。
9. 傳神寫照的追求:畫家們非常注重對人物精神氣質的刻畫,力求達到“傳神寫照”的境界。他們透過對人物眼神、姿態、表情等細節的精心描繪,展現人物的內在性格和情感。顧愷之提出的“以形寫神”觀點,強調在準確描繪外形的基礎上,傳達出人物的精神內涵,這一理念成為中國人物畫的重要傳統。
10. 與文學的結合:繪畫與文學的聯絡更加緊密,許多繪畫作品以文學作品為題材,或者在畫面上題詩賦文。例如,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就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創作而成,畫面透過生動的形象展現了文學作品中浪漫而富有詩意的情節,使繪畫與文學相互輝映,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繪畫與文學的結合,體現了當時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三、代表畫家及作品
1. 顧愷之:東晉偉大的畫家,被稱為“才絕、畫絕、痴絕”三絕。他的藝術特色屬於“筆跡周密”的密體,並把源於戰國時期的“高古遊絲描”發展到完美的境地。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洛神賦圖》以連環畫的長卷形式表現曹植的《洛神賦》,採用勾染的表現手法,將洛神的美麗、飄逸和曹植的悵惘、眷戀表現得細膩而生動;《女史箴圖》是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所作,在我國算是最早的卷軸繪畫,畫卷中每節有小楷書箴文,宣傳封建社會婦女道德和節操,所繪人物用遊絲描,猶如春蠶吐絲,細勁有力,山石樹木勾勒無皴,與人物比例不相稱,呈現出古樸風格;《列女仁智圖》用筆剛勁,強調暈染,畫中人物情態各異。
2. 陸探微:人物畫卓越,師法顧愷之,人稱“顧陸”。他的繪畫同屬於“筆跡周密”的“密體”,以容貌瘦削為特徵的人物形象,被稱之為“秀骨清像”,被謝赫在《畫品》中評為第一品第一人。其畫跡有隋朝官本《黃帝戰涿鹿圖》《燕太子丹圖》《孫氏水戰圖》等十二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
3. 張僧繇:整體特徵為“筆才一二,而像已應焉”。他善於創造面相比較豐腴飽滿的形象,與陸探微的秀骨清像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屬於一種線條舒朗、筆意灑脫的“疏體”。擅長佛教壁畫和卷軸畫,又擅長佛教雕塑,他運用色彩濃淡烘托陰影,形成“凹凸”的立體感,因之有“張家樣”之稱。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
4. 曹不興:有“佛畫之祖”之稱,是有記載的第一位畫家,其佛畫成就對後世影響很大,有落墨為蠅的傳奇故事。
5. 衛協:西晉畫家,師於曹不興。他創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士題材的作品。
6. 曹仲達:以畫梵像著稱,被譽為“曹家樣”,擅畫人物、肖像、佛教影象,尤精於外國佛像。
7. 楊子華:北齊宮廷畫家,擅畫人物、宮苑、車馬等,有《北齊校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