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隋唐時期的中國陶瓷(第2/5 頁)
4. 施釉:有分割槽施釉法和點彩施釉法。分割槽施釉是在不同部位塗不同釉色;點彩施釉則是用毛筆在器物一些部位點上點、塊狀或帶狀的彩。施釉時還會使用石英和鉛粉等原料,並加入銅、鐵、鈷、錳等金屬呈色劑以呈現不同色彩.
5. 燒釉:將施釉後的坯體再次入窯,在800c-900c溫度下釉燒,使釉料融化並相互浸潤,形成斑斕色彩.
6. 開臉:對於人物俑等,燒製完成後還需在頭部進行畫眉、點唇、畫頭髮等彩繪操作,以完善人物面部細節.
隋代陶瓷施釉特點
- 釉質:隋代瓷器的釉多為玻璃質,透明度強,如青瓷的釉色多呈現青色,青中泛黃或黃褐色.
- 施釉方式:一般施釉不到底,多數器物有垂流現象,這是因為當時的控釉技術不夠成熟,無法有效控制釉料的流淌.
- 裝飾手法:常採用印花、刻花、貼花、堆塑等裝飾手法與施釉相結合,其中印花應用最為廣泛,如用瓷質印模在未乾的胎體壓印朵花紋、草葉紋、幾何紋等,使釉面更具層次感和美感.
唐代陶瓷施釉特點
- “南青北白”格局:南方越窯青瓷的釉層均勻且細膩光滑,其青釉色澤如千峰般翠綠,有“類玉”的質感;北方邢窯白瓷的釉色以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為主,釉質瑩潤,質量極高,有“類銀”“類雪”之感.
- 施釉工藝:邢窯白瓷中的細白瓷常施以滿釉,部分產品胎壁薄如蛋殼,施釉燒製後透明效能極好;而越窯青瓷在製作工藝上也更為成熟,能使釉層均勻地覆蓋在胎體表面,更好地展現出青瓷的色澤和質感.
- 多種裝飾技法:除了單一的青釉或白釉,還發展出了彩繪、堆貼花、刻花等裝飾技法,並與施釉工藝相結合,如唐三彩,它以黃、綠、白等多種釉色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
裝飾手法
- 印花:用刻有花紋的模印工具在未乾的坯體上壓印出紋飾,如隋代的朵花紋、幾何紋等,是隋代瓷器中應用最為普及廣泛的裝飾手法.
- 刻花:在坯體上用鐵、竹或骨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狀工具,由兩方斜刻出紋飾,呈陽文狀,立體感強,刻層較薄,像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隋代青釉四系盤口瓶,其頸部戳印珍珠紋,肩腹部刻蓮瓣紋,並相間劃出忍冬紋.
- 劃花:用針狀工具直劃出紋飾,呈陰文線條狀,然後施釉燒製,常與刻花、印花等手法結合使用,使紋飾更豐富細膩.
- 貼花:將現成的雕塑紋飾黏貼附在坯體上,有淺浮雕的立體感,如安徽壽縣出土的青釉貼花罐,器身貼塑臥獸與圓形花朵等,華麗繁縟.
- 堆塑:透過在坯體上堆貼泥條、泥塊等塑造立體造型,常見於唐三彩,如三彩馬、三彩駱駝等,造型逼真、生動形象.
花紋
- 花卉紋:常見有蓮瓣紋、朵花紋、忍冬紋、草葉紋、梅花紋等。蓮瓣紋常刻劃在器物肩部或腹部,使器物更具層次感;朵花紋多以模印形式出現,呈圓形或橢圓形,簡潔美觀.
- 幾何紋:包括繩紋、波浪紋、連珠紋、雙圓紋、斜紋、豎道紋等,常與花卉紋組合成條帶紋,裝飾在器物的頂部、腹部外口沿處等,增加器物的美感和韻律感.
- 動物紋:有龍鳳、雞首、獅首、象首、猴以及人像等,其中龍鳳紋象徵吉祥權威,雞首壺等則是將動物造型與器物功能相結合,體現了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 寶相花紋:以牡丹、荷花、菊花等為主題,融合多種花卉特徵,花蕊部位裝飾小圓圈象徵珠寶,花朵邊沿附加小花、小葉,象徵豐滿繁盛,體現了唐代的繁榮昌盛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聯珠紋:由一個個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