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第1/2 頁)
結論:法庭根據起訴理由之二、之三和之四判決賽斯‐英夸特是有罪的。而根據起訴理由之一他無罪。他最後被判處絞刑。
納粹建造專家施佩爾系按所有四條起訴理由被提出起訴。施佩爾於1932年加入納粹黨。1934 年成為希特勒的建築師和親信之一。此後不久他任德國勞工陣線部長和副領袖辦公室負責城市建築的專員。他在1941 年以前一直擔任該職。弗裡茨&iddot;托特死後,他於1942 年2 月15 日被任命為托特組織的首腦和德國軍備和軍需部(自1943 年9 月2 日起改為軍備和戰時生產部)部長。1942 年3 月和4 月,又進而委任他兼任軍備生產全權總代表和中央計劃局成員,這兩項職務均與四年計劃有關。從1941 年至戰爭結束,施佩爾一直是德國國會議員。
破壞和平罪:法庭認為:施佩爾本來的目的並不在於發動、策劃和準備侵略戰爭,也不在於為達到這種目標而進行密謀。他只是在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和在戰爭期間主管軍備工業。在他主持德國軍備生產時,其對擴充軍備所發揮的作用與其他生產企業對戰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一樣的。但法庭認為,這種活動既不屬於起訴理由第一條所指的參與策劃侵略戰爭,也不屬於起訴理由第二條所指的進行侵略戰爭。
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根據起訴理由第三條和第四條對施佩爾所提出的證據,只限於他參與強制勞工計劃一事。施佩爾對這項計劃並不負有直接的行政責任。儘管他主張任命一名安排勞動的全權總代表。因為他希望有一個能夠以此處理勞動問題的中央機構,但是他在行政上並不能控制紹克爾。紹克爾是根據1942 年3 月21 日的命令由希特勒直接任命的,任命時明文規定他應對四年計劃全權執行者戈林直接負責。身為軍備和軍需部長及四年計劃
軍備全權代表的施佩爾,在生產領域中掌握大權。他原來全權負責為陸軍總司令部設計和生產武器。後來這一權力逐漸擴大到海軍軍備、民用生產,最後從1944 年8 月起也包括了空軍軍備。中央計劃局掌握著德國生產的發展以及原料的分配和開掘等方面的最高權力,身為該局領導成員的施佩爾認為,該機關有權責成紹克爾,向它所控制的工業部門提供勞動力,儘管紹克爾反對這樣做法:施佩爾向紹克爾提出所需勞工的估計總額,由紹克爾提供勞動力,並依照施佩爾的分配方案調配給各工業部門。
當施佩爾向紹克爾提出要求時,他知道這些要求只能用強制服役的外國勞工來滿足。他參加過許多為滿足他的要求而召開的旨在擴充強制勞工計劃的會議。1942 年8 月10 日至12 日,他出席了一次希特勒和紹克爾出席的會議,會上取得了一致意見:紹克爾應使用暴力從佔領區提供勞工,為了緩和施佩爾控制之下的工業部門勞動力不足的情況,這種做法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施佩爾還出席了1944 年1 月4 日在希特勒大本營召開的會議。會上決定,為了滿足施佩爾提出的勞動力方面的要求,紹克爾&ldo;起碼應從佔領區籌集四百萬新的勞動力&rdo;,儘管紹克爾在當時明確表示,他只有藉助希姆萊才能滿足這一點。
紹克爾曾接二連三告知施佩爾和他的副手,外國勞工都是依靠暴力搞來的,在1944 年3 月1 日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施佩爾的副手曾就未能實現從佔領區籌集四百萬勞力一事非常詳細地詢問過紹克爾。在某些情況下,施佩爾還要求從某幾個國家徵募勞動力。在1942年8月10日至12日舉行的會議上,紹克爾受命&ldo;在1942 年10 月底以前,再向施佩爾提供一百萬俄國勞動力以供德國軍火工業之用&rdo;。在中央計劃局1943 年4 月22 日舉行的會議上,施佩爾研究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