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海鸕鷀(第1/4 頁)
海鸕鷀:海洋中的潛水高手
一、海鸕鷀的分類與特徵
海鸕鷀(學名:Urile pelagicus),屬於鰹鳥目鸕鷀科海鸕鷀屬的大型水鳥。這種鳥類體型較小,體長64至89厘米,翼展約1米,體重介於1500至2400克之間。成鳥非繁殖期全黑,帶金屬光澤。繁殖期生長兩短羽冠,白色大腿,頭部和頸部散落白色細羽。喙細長,腳大,全年皆黑。繁殖季節下面部裸露面板轉為鮮亮的紫紅色。
外形特徵:
? 體長:64至89厘米
? 翼展:約1米
? 體重:1500至2400克
? 羽毛:成鳥非繁殖期全黑,帶金屬光澤。繁殖期生長兩短羽冠,白色大腿,頭部和頸部散落白色細羽。
? 喙:細長,黑褐色
? 腳:大,黑色
? 面部面板:繁殖季節下面部裸露面板轉為鮮亮的紫紅色
鳴叫特徵:
? 在起飛前,尤其是繁殖季,海鸕鷀會發出叫聲,聲音獨特,用於交流。
二、海鸕鷀的分佈與棲息環境
海鸕鷀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沿岸,從西伯利亞東北部至日本北部和阿留申群島,南至朝鮮和中國,西至北太平洋東部。在中國,海鸕鷀見於黑龍江牡丹江,遼寧大連、旅順、丹東及福建沿海一帶。分佈在黑龍江、遼寧等北部沿海地區為繁殖鳥,分佈在福建、廣東、臺灣為冬候鳥。
棲息環境:
? 沿海水域:包括入口和海灣,以及近陸島嶼
? 岩石島嶼和懸崖:常停息在露出海面的岩礁上、海岸懸崖突出部及巖頂和峭壁間
? 繁殖地:岩石海岸和島嶼,不形成大群,而是小型群體繁殖
三、海鸕鷀的生活習性
覓食行為:
? 海鸕鷀主要以底棲魚類和甲殼類為食。它們在受保護的海灣和河口潛水捕食,翼短,適於水下高效移動,但因此飛行成本較高於其他鳥類。捕食後需返回安全地點晾曬羽毛,因為其羽毛不防水。
活動特點:
? 海鸕鷀通常在沿海水域活動,很少遠離陸地。它們常停息在露出海面的岩礁上、海岸懸崖突出部及巖頂和峭壁間。
節律行為:
? 海鸕鷀在繁殖季節會發出獨特的叫聲,尤其是在起飛前。這種叫聲用於交流和吸引配偶。
社群行為:
? 海鸕鷀不形成大群,而是以小型群體繁殖。繁殖期間,它們會在岩石海岸和島嶼築巢,巢由植物和自身糞便粘合而成。每窩產卵2至5枚,平均孵化期為3周至1個月。雛鳥出生時裸身,很快長出灰色絨毛。
四、海鸕鷀的繁殖與幼鳥
求偶交配:
? 海鸕鷀的求偶行為通常在繁殖季節開始時進行。雄鳥會透過飛行表演和鳴叫來吸引雌鳥。繁殖期生長兩短羽冠,白色大腿,頭部和頸部散落白色細羽,這些特徵有助於吸引配偶。
繁殖築巢:
? 海鸕鷀的巢築於懸崖邊,由植物和自身糞便粘合。每窩產卵2至5枚,平均孵化期為3周至1個月。雛鳥出生時裸身,很快長出灰色絨毛。
生長發育:
? 雛鳥在巢中生活約3至4周後,開始學習飛行。在學習飛行期間,親鳥會繼續提供保護和食物,直到雛鳥能夠獨立生活。
五、海鸕鷀的保護現狀
海鸕鷀目前被列為IUcN無危(Lc)物種。在中國,海鸕鷀被定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為二級,這一保護措施自1989年起開始實施。儘管在1996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評估中,海鸕鷀並未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