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第1/3 頁)
趙王黨沒想到幸福來得這麼快,而梁王黨則垂死掙扎一下,跳出來指應「立長」。不過早便對梁王不滿的皇帝也找到了機會,下旨廢了梁王妃,又斥責梁王狼子野心,同時讓原燁派人去查愍太子之死的事情。
愍太子之死一案一直懸而未結,眾人還以為是齊王所為,卻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反轉!不過梁王早已將證據銷毀,也只有齊王一黨口說無憑罷了。梁王只擔心是否還有別的線索遺漏了,都巴不得夾起尾巴做人,自然不敢讓臣僚再去攻擊趙王。
三王相爭多年,儲君之位終於算是爭出了結果,而且從皇帝的狀況看來,這個太子也不會再有什麼懸唸了。
作者有話要說: 結果還是提了提齊王的心路歷程……
第127章 新君
齊王黨的這一場清洗持續到五月中旬才結束,而為了填補朝中的空缺,原燁大開言路,歡迎百官舉薦才能上佳卻因沒有權勢而進不得官位的低品級的官員。百官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故而原府的大門幾乎門庭若市,一日也不曾清閒下來。
皇帝已是強弩之末,而朝政之事都交由太子處理。太子一朝登位,心中自然是竊喜,同時也沒忘了這都是扶持他的人的功勞,故而他對原燁的建議幾乎是從善如流。
五月下旬,皇帝便溘然長逝了。
皇帝駕崩前由皇后陪伴在身側,他召太子、梁王以及諸位皇子、公主覲見,吩咐後事,再召僅剩的四位大學士囑託他們盡心輔佐太子。
沒過多久,皇帝便闔上了雙眼。太醫近前確認他已經駕崩,頓時宮殿裡外便哭成了一片。
哭過之後,按禮制:百官以國不可一日無君為名,請太子即位,太子推脫,百官再請,如此三次後,太子才應下,不過要先給老皇帝發喪之後再說。
太子龍雲殷持皇帝遺詔於靈樞前即位為帝,而辦完了老皇帝的喪事後,再正式登基為帝,接受百官朝拜。再冊封皇后為太后,移居太后居住的「鳳禧宮」,冊封太子妃馬氏為皇后,冊封嫡長子為太子……
嫡長子當初便受老皇帝的喜愛,所以趙王認為自己能即位也是有他的原因在,故而才這麼早便冊立他為太子,好定人心。
把該冊封的冊封完了,龍雲殷又開始冊封功臣。原燁的頭銜由太子太師直接升為太師,其吏部尚書的職務不變,同時由文淵閣大學士升為武英殿大學士,輔佐朝政。
而新君剛登基,也需要立威,便以駱老翰林老了需要回去休養身子為由,命其致仕。明眼人一看便知道龍雲殷這是在算帳,駱老翰林雖沒有明確站邊梁王,可也被打成了梁王黨,龍雲殷要立威,自然是從他這兒下手。
駱老翰林對此「感激涕零」,老老實實地回家去了。後來龍雲殷又為了收買人心,加了一個「太子太師」的頭銜給他,好讓他頤養天年。
不得不說,這打一巴掌給一顆棗的做法更容易收買人心。梁王黨本以為要被打擊報復了,豈料龍雲殷將這些事就這麼掀了過去,也不追究他們了,他們為此也「感激涕零」。知道梁王再也沒有希望,便老老實實地開始為龍雲殷賣命了。
也有繼續出言不遜的,但是龍雲殷對外言:「卿家敢於犯顏直諫,朕雖不能像先帝般從善如流,可也會既往不咎。」
這樣過了半年,新舊接替才結束,而朝堂漸漸又穩定了下來,百姓也都慢慢地接受了這一新君。這時,新君又下了一道聖旨,調原太師之子原竟為國子監祭酒,負責國子監的事務。
眾人都明白,龍雲殷已經登基,也就不需要原竟再替他攢人情了,又看在她的功勞的份上,趁著朝中還有許多空缺沒填補上,就將她提到了那個位置上。
「若非當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