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忠順王的貪婪試探(第1/2 頁)
妙玉的冷然回應
大觀園中秋風送涼,妙玉依舊靜坐庵堂,焚香禮佛。一個低調的小太監悄悄來到庵前,傳來一封信函。信函中雖未明言,但語氣試探,顯然是忠順王的意圖:“妙玉師太,庵中珍藏瓷器乃宮廷舊物,若為皇恩,何不歸還皇家,以彰大德?”
妙玉接信後冷笑一聲,將信摺好置於香案一側,淡然開口:“宮廷舊物?王爺還應當問問他手下,哪些物件是真正該歸皇家,又有多少落入私囊。何況,我所珍藏者,皆為佛前供品,並非世俗財物。”
小太監戰戰兢兢地聽著這番話,額頭沁出冷汗。他賠著笑臉:“師太息怒,小人不過是傳個話,請師太勿怪。”
妙玉冷然揮手:“請回告王爺,此處供佛之地,並非聚財之所。若王爺執意,我自會將此事遞至上峰,稟明天聽。”
妙玉這番犀利而不失分寸的回應讓小太監如臨深淵。他唯唯諾諾地退下,不敢再言。
李員外的庇護力量
次日,忠順王府收到李夫人派來的傳話,語氣頗為強硬:“妙玉乃李家遠房親眷,且身負供佛重任,大觀園庵堂之事,還請王爺多加寬恕。若有不妥之處,臣妾願隨時面聖。”
忠順王細讀信函,眼神一閃,眉頭微蹙。李夫人雖貴為後宮重要人物,卻素來低調,從不輕易涉足朝堂事務。而今卻為一個小小尼姑親自發聲,這讓忠順王不禁掂量起妙玉的背景深淺。
長史官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試探:“王爺,看來妙玉師太確有靠山,是否暫緩處理庵堂之事,以免觸怒李夫人?”
忠順王嗤笑一聲,將信紙隨手甩到桌上:“暫時擱置,但不代表不查。只是這妙玉,倒有些意思,竟能讓李夫人為她發聲。”
王爺的戰略收縮
儘管心有不甘,忠順王最終還是決定暫時放棄對庵堂的追索。然而,他命人加強對妙玉庵堂的監視,並伺機蒐集線索。他暗示隨從:“等她一離開,立即搜查此庵,看看她到底藏了什麼天大的秘密。”
長史官低頭應聲,卻暗自嘆氣。他深知忠順王的貪念無止境,這件事恐怕不會就此平息。
與此同時,忠順王私下開始盤算下一步計劃。他指派人手編造文書,將部分大觀園舊物移作王府“收藏”,以掩蓋其私吞的真相。大觀園的風波尚未平息,但妙玉卻已然看穿了忠順王的手段。
妙玉的遷出準備
庵堂內,琴張和嬤嬤忙碌地整理供佛器皿與古書文卷,準備隨妙玉遷往畸園。琴張低聲道:“師太,王府那邊的動靜越來越大,您真打算繼續留在這裡嗎?”
妙玉微閉雙眼,手捻佛珠,淡然答道:“再大的風浪,不過人間一場鬧劇。我所珍重的,已不在此間。”
嬤嬤插話道:“師太的意思是,這庵堂之物,我們該如何處置?帶走,還是留下?”
妙玉睜眼,語氣沉靜:“供佛之物,自當帶走;不屬此處之物,皆留給俗人貪戀。”
琴張點頭,正要接著收拾,卻聽到外頭傳來一陣喧譁。門口的小沙彌跑進來稟告:“外頭幾個巡查的兵丁,在大聲嚷嚷,說要核查庵堂中的東西。”
妙玉神色淡然,輕輕擺手:“隨他們嚷去。不必理會。”
一場風波中的堅持
傍晚時分,琴張提著收拾好的箱籠,站在庵門口,看著秋風捲起落葉,神色複雜地問妙玉:“師太,您真不害怕嗎?”
妙玉抬頭望著漸暗的天色,輕輕一笑:“怕又如何?不怕又如何?凡世的貪慾如這秋風,再狂妄,終究散盡。”她的聲音低卻堅定,彷彿穿透這肅殺的天地,直指人心。
大觀園內外,風波暗湧,但妙玉的冷然與超然,成了這場爭奪中的一道清冷而堅定的註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