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第3/3 頁)
段內容!望著前面同學埋頭疾書的身影和黑板上仍在不斷增加的文字,我的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焦急。於是,我下意識地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同時也不得不將原本較大的字型寫得更小一些,只為了能夠儘量多地趕上老師的抄寫進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為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為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著四句寫雪後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閒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溼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鬥情緒。
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裡迸發傾洩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後六句為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豔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好不容易老師寫完了一面黑板,看我們把前面的都抄完了就開始擦前面的字繼續寫。
“天哪!”我的心中不禁發出一聲驚呼,那聲音彷彿要衝破嗓子眼兒一般。此刻,我的心情猶如熱鍋上的螞蟻,焦躁不安。
“趕緊啊,趕緊啊!再慢一點可就要被完全擦掉啦!”我一邊在心裡急切地吶喊著,一邊緊緊地盯著黑板,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每一秒都像是被無限拉長,讓人心急如焚。
幸運的是,就在我幾乎快要絕望的時候,老師僅僅擦掉了一小部分內容後便停下手中的動作,重新拿起粉筆繼續抄寫起來。看到這一幕,我高懸的心終於稍稍落回了肚子裡,但依然不敢有絲毫鬆懈,趕忙全神貫注地跟著老師的節奏默默抄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