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法即是儒!(求收藏)(第1/2 頁)
“嵇恆,你這就亂說了。”
“你前面列舉的都是變法啊。”胡亥輕笑一聲。
嵇恆點點頭,又搖了搖頭,道:“我前面說的的確都是變法。”
“但他們不是法家。”
“不是法家?”胡亥一愣,狐疑的看著嵇恆,有點不明所以。
嵇恆坐直身子,道:“你認為天下有法家嗎?”
“自然有。”胡亥不假思索道:“你前面列舉的李悝、吳起、申不害等人不都是法家嗎?”
“誰定義的?”嵇恆又道。
“啊?”胡亥撓了撓頭,有些搞不清狀況了。
他上下打量著嵇恆,驚疑道:“你是喝酒喝糊塗了?這不是世人皆知的事嗎?”
嵇恆笑了笑,道:“天下哪有什麼法家。”
“有的只是變法者!”
“世人口口相傳的法家,只是儒生的奔走相告。”
“因為”
“法家即儒家!”
“法家本就是儒家的一部分。”
“只是這部分‘儒生’的觀念為主流儒生排擠,因而被做了切割,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人按淵源算是儒生。”
“至少他們深受儒家影響。”
聽到嵇恆的話,扶蘇面色微變。
他陡然間想起了張蒼的話,儒家是極擅長鼓譟生事的。
戰國這些年,儒家內部只尊‘先師孔子’,孟子稍微好一點,至於荀子直接被趕出去了,被儒生列入到了法家。
按這種情況來看,嵇恆所言並未為虛。
荀子可是曾為稷下學宮祭酒,為當時的天下文人領袖,尚且不為儒生尊重,何況其他‘離經叛道’的‘儒生’?
嵇恆繼續道:“李悝為子夏的學生,吳起為曾子的學生,還有范蠡、田子方、段幹木等人都當過子夏的學生,按淵源而論,他們其實都算是儒生一脈。”
“只不過相比儒家的迂腐守舊,李悝、吳起等人更重實力、重功利,甚至是有些急功近利。”
“法家只是儒家的分支。”
“至少在商鞅之前一直是這樣。”
“所謂儒學,只是儒家先師孔子一心追慕舊夢,在亂世時發的一些無可操作的空談。”
“只是經過歷代儒生的發展,儒家漸漸形成了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的一種龐大學說。”
“正如樹葉有正反兩面一樣。”
“儒家也是如此。”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主流儒生推崇的儒家,跟儒生排斥而成的法家,其實正好形成一正一反。”
“主流儒家大而無當,行事主觀,唯心而論,靠仁義道德教化世人。”
“法家相對務實,將那些空洞之舉,用明文闡述了出來,最後歸納整理為了律令,用以教化世人。”
“儒家推崇特權。”
“離經叛道的法家就講平等。”
“儒家推崇人性本善。”
“法家就堅定認為人性本惡。”
“但葉子兩面,看似截然相反,實則都出自同一葉柄。”
“最終殊途同歸。”
“儒重愚民,法家亦然。”
“儒家重農,法家更甚。”
“儒家講宗法人倫跟家族倫理,法家除商鞅主政的那段時間,同樣講。”
“儒家講等級特權,法家同樣也講。”
“儒家提倡孝道,法家亦然。”
“儒法兩家在很多方面根治是一樣的。”
“這其實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