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縱貫東西南北(第1/2 頁)
掛掉陸銘的電話,李海洋把水杯遞給旁邊的隨從,大大的伸了個攔腰,眺望著遠處早已經煥然一新的上海新城,外灘上清一色的鋼結構萬國建築群,滙豐銀行樓頂上已經豎起了華夏國旗,一列列軌道列車穿城而過,城內寬闊的街道橫平豎直,秩序井然,紅綠燈交替之下,川流不息的人群交替而行,男男女女們身穿著現代化改良版的華夏風服裝,精神飽滿而又活力四射,路面上車水馬龍,行駛著各種不同品牌和規格的小汽車,短短几年時間,上海工業區生產的家用汽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人們出行的標配,除了家用汽車,街道旁還時不時可以看到整潔的地鐵入口,在人口已經突破了兩千萬的上海,儘管經過科學的設計和規劃,但是堵車依然成為了常態,所以新建成的地鐵成為大多數人出行的首要選擇!而在華夏其他主要城市群,雖然及不上上海的繁華,但是也不遑多讓,京津、川渝、珠三角和青島等地,都形成了現代化的巨大城市群,城建水平幾乎跟上海一樣現代化。
松江府外的工業區裡,數十里長的紅磚廠房沿著運河一字排開。高聳的煙囪噴吐著滾滾白煙,在暮色中與晚霞融為一體。鑄鐵管道如蛛網般在空中交織,將蒸汽輸送到每一臺機器。改良過的水力發電機在運河中隆隆轉動,帶動著地下齒輪組的運轉。
紡織廠內,三百臺智慧化飛梭織機同時轟鳴。鐵質傳動軸在天花板上旋轉,帶動著無數皮帶輪飛轉。女工們穿著特製的帆布圍裙,在蒸汽繚繞中穿梭。車間盡頭,一臺巨大的機器發出低沉的轟鳴,透過地下管道網路將動力輸送到各個角落。
鋼廠鑄造車間裡,鋼水在坩堝中沸騰。改良過的鼓風機將空氣壓入熔爐,火焰呈現出詭異的青白色。工人們穿著石棉防護服,用長柄鐵勺舀起鋼水,倒入砂型模具。車間一角,新式鏜床正在加工內燃機的氣缸,黃銅切削在油霧中閃爍著微光。
而在汽車製造廠裡,一輛輛整車從智慧生產線上陸續下線,經過除錯之後開出了廠區,
貨運碼頭上,鋪設著鐵軌的棧橋伸入江中。幾臺大型內燃機車拖拽著滿載貨物的車廂,在鐵軌上緩緩移動。江面上貨輪來來往往,幾艘明輪運輸船正在卸貨,起重機將印著\"江南製造局\"的集裝箱吊上碼頭。
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上海工業區的規模擴充了數倍,鋼鐵、化工、能源等重工業的發展,極大的帶動了汽車製造、飛機、船舶工業的生產,每年從上海工業區下線數十萬輛汽車,上萬架客機、運輸機和戰鬥機,另外每年的造船噸位突破了百萬噸!
而這也是華夏轟轟烈烈的工業大發展其中一處縮影,在北境長城附近,在山東半島、川渝盆地,在珠江口,大片的工業區都已經拔地而起!生產出的大量機械裝置、汽車、船舶、飛機,以及早期的電子裝置,這些產品極大的促進了華夏各行各業的建設和發展,尤其是移動手機這種電子產品的出現,已經開始讓華夏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食品、家電、照明、紡織等輕工業的發展,又加大的改善了華夏人民的生活水平,華夏工業區出品的輕重工業商品,在強大高效的運輸網路下,遍佈了華夏文明全的每一個角落,五年的時間,也讓華夏建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路,從首都京城開始,向北直達哈爾濱,向西到達烏魯木齊和拉薩, 向西南到達重慶和昆明,向南經過上海、廣州,出境進入河內、曼谷,最後一直到達吉隆坡和新加坡,形成了縱貫東西南北的鐵路和公路運輸網,從全國各大工業區的貨物可以透過鐵路和運力系統,輸送往任何一個角落,甚至可以透過陸路一直抵達遙遠的新加坡,而在陸地交通網路無法到達的日本列島、臺灣地區、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則透過繁忙的海上航運和空運進行補充,整個的華夏文明圈,絕不僅僅是文化的統一和認同,更重要的經濟的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