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3)胃經大絡虛裡:貫通胃肺,搏動揭示健康秘(第2/2 頁)
理功能,導致氣血執行不暢,進而形成積滯。
積滯一旦形成,就會對血脈的通暢性產生嚴重影響。血脈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如果通道被阻塞,氣血就無法順暢執行。這不僅會導致脈搏出現遲緩和間歇,還會影響到全身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
因此,當我們發現脈象中出現“脈來遲而有歇止兼見長而豎直位置橫移”的特徵時,就應該高度重視體內是否存在積滯的病理狀態。在治療上,我們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採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等方法,以消除體內的積滯,恢復氣血的正常執行。
在中醫診斷學中,“脈斷絕而不至,主死”這一論斷,無疑是最為嚴重且令人警醒的。這句話簡潔而深刻地揭示了脈搏斷絕與生命活動終止之間的緊密聯絡。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脈搏是氣血執行的直接體現。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它們透過經絡系統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著每一個臟腑、組織和器官。而脈搏,作為氣血在體表的一個反映點,其跳動狀態直接反映了氣血的盛衰和執行狀況。
當脈搏出現斷絕而不至的情況時,這意味著氣血執行的完全中斷。在中醫理論中,氣血的執行是生命活動得以維持的基礎。一旦氣血執行中斷,生命活動也將隨之停止。因此,“脈斷絕而不至”被視為生命活動即將終止的徵兆,這一論斷在中醫臨床實踐中具有極高的準確性和重要性。
在中醫理論中,虛裡作為胃經的大絡,其跳動狀態能夠反映出人體內部臟腑的生理病理變化。“虛裡跳動甚劇而外見於衣”,這是一個相對嚴重的體徵,通常意味著宗氣失藏而外洩。
宗氣,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主要由脾胃運化的水谷之氣和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組成,積聚於胸中,具有推動呼吸、行血、調節水液代謝等作用。當宗氣充足時,人體能夠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當宗氣不足或失藏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
虛裡跳動甚劇而外見於衣,正是宗氣失藏、外洩的直觀表現。這種情況下,患者往往會伴有胸悶、氣短、心悸、乏力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心力衰竭等危重症候。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宗氣失藏而外洩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如情志失調、飲食不節、勞逸失度等。因此,在治療上,我們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採用調和情志、調理脾胃、補益肺氣等方法,以恢復宗氣的正常功能。
此外,對於出現虛裡跳動甚劇而外見於衣的患者,我們還需要密切關注其病情變化,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