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香港人和大陸人的氣質差別為什麼 > 第70頁

第70頁(第1/2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記得當年歷史小說家高陽訪港,我帶他進馬場,他老人家有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一邊下注,一邊看女人,一邊嘖嘖稱奇,返臺後不斷為之促請臺灣也仿照香港模式舉辦跑馬。其後,雖然臺灣辦不成跑馬,但有臺灣商人入股澳門賽馬會,一開始,當然無法與香港的賽馬會相比,入場人數及投注總額相形見絀——問題大約是英國人(別忘了香港馬會在九七回歸之前正名是香港英皇御準賽馬會)辦事認真,法治甚嚴謹,有其公信力。這些年,雖然有作馬、杜馬種種古靈精怪的馬圈秘聞罪案,至今香港人記憶猶新,但這些個別事件,在馬會決心維護清譽之下,不斷改革有漏洞之處,加強監管,仍然能取信於馬迷,皆以全世界各地馬場,除了羨慕香港人對賽馬的瘋狂,投注吸引人以外,對馬會的管理更有「賭馬學香港」之說,而世界級的騎師也可到香港來策騎為榮,紐、澳、英等地的馬販更樂於以高價將優良血統的馬兒貴價賣給香港的馬主。

且先別說進場賭馬已成為一部分港人工餘之暇的娛樂,即使不入場,馬會也不會冷落馬迷,大開方便之門,各區的投注站,簡直比大寶號的連鎖店還多,而且多開在地區最旺之地,投注日,大排長龍,甚至怕擠逼的馬迷,馬會也提供電話投注,投注寶等,用最簡便的方式,安坐家中,就可以搭通天地線,而投注寶甚至有自動轉銀行戶口帳目的服務,向好的方面說:是不想發達也難矣哉,向不好的方面講是:慌你唔死……(怕不你死不去)看看吧,誘惑如是之大,有多少人可以抵擋得住這樣的大包圍?

至於講馬佬,馬評人,到了八、九十年代,也令人耳目一新,不再給人「混混兒」濫竽充數之感,而是學有專長的學院派人士也加入此行列,名作家三蘇的外甥卡洛斯,專研究馬匹血統的張福元,退休騎師的馬小寶等,這些名馬評人皆出身著名學府,卻只肯務馬業,不務人業,最近香港電臺直線轉播還加入了一個女性馬評人,評來頭頭是道,不可小覷。

一個月前,臺北華視駐香港女記者樓慕瑾,也要報導有關香港馬照跑的九七後現象,在電話中向我攞料了一個多鐘頭,事關她對跑馬一無所知,更不明白何以公司要叫她報導賽馬,當她聽了我之「指點迷津」後,茅塞頓開,但我對她之邀我出鏡敬謝不敏。我,何許人也,只不過一名小小的馬迷,在二十多年賭馬生涯中見證了香港的興衰變遷,眼看著馬兒從意氣風發,眾人皆捧的大熱門到八、九歲高齡,芳華正茂到黯然失色,備受冷落,眼看著忠心的馬兒因折足而要在眾目睽睽下人道毀滅,眼看著退役的馬兒被賣到片廠去當「茄哩啡」,如今還有一個出處是賣到中國大陸去跑,去比賽……馬的命運有時也如吾人之際遇一般,由盛至衰,十年光景,可以贏多少次賽事而光榮退役?也可以由運到香港到臨退休從未贏過漂漂亮亮的一仗,庸庸碌碌的一生便完了。

運氣好的馬主,幾十萬港幣買回來一匹馬,一場賽事贏了獎金便可保本,還不計自己投注買自己的馬所贏的數目,而運氣不好的馬主,一匹馬買回來後,註定是賠本生意,破財兼受氣,練馬師每次告訴他,可以贏,於是他喜孜孜通知友好,兼打扮整齊準備拉頭馬,換來的是一次次失望,還要被親友埋怨流料。

一位別有用心的練馬師說:對待馬主要如養磨菇一般,關在一間暗無天日的房中,以屎料澆之……事關馬主都是有錢人,何必還要在馬圈搵食?此話雖刻薄,但也道出了練馬師找「老襯」的心理與對馬主的陽奉陰違。

馬的忠心與靈性在人為的佈局調教訓練之下,對每一場的賽馬也如人一樣——看得懂臨場的電子賠率閃動,沒有足夠的賠率,竟會大熱倒灶呢,當人人喝倒彩,噓聲四起時,正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了。

請不完的馬圈馬場逸聞趣事及激氣事,圈外人如我,尚且如是,如果有一天,

目錄
[綜武俠]生活玩家何錯之有假鳳虛凰鬥羅問道茅山天師大佬,包養不?!末世危機之人類滅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