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第1/2 頁)
遼東的繁華,比之京城那也是不差的。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都沒有再出門,而是待在郡守府,開始寫文章。他們答應了要過來,而且也答應了在交流會上給當地的學子們講點兒什麼。來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或許沒有將這件事當成什麼重要的事情,可是現在,他們覺得這是一件無比重要的,需要他們報以十萬分的態度去做的事情。
而這幾天,得益於報紙的威力,全國各地的學子,都開始收拾東西,或獨自一人,或三兩結伴,有些是書院集體出行,他們來自於五湖四海,而目的地只有一個,那就是遼東。
如今那麼多先生大儒都在遼東,聽說還說聊一些他們的心得體會,學子們也有自己崇拜的人,還有一些人,就是衝著謝辭淵去的,如今人又怎麼可能不多呢?
人一多起來,相關地方的經濟立刻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衣食住行都是需要銀兩的,他們來到遼東之後,住店、吃飯,有些還會買一些遼東當地的特產,當地的商人和小商販,都因為這個而大賺了一筆。
終於,藏書樓開放了,而交流會也正式開始了。
謝當苟當時也預留了很大一片地方給藏書樓的,就為了到時候用來開交流會又或者其他的什麼討論會。他本以為,這麼大的地方,即便是應對這次的事件,那也足夠的了。可是現在看起來,那還差得遠了。
謝辭淵他們人也到了,山莊還有幾個人過來了。他們跟著山莊裡面的人學習,也對讀書感興趣,他們是打算走科舉的路子的,所以這次的盛會,謝辭淵也帶著他們過來了。
這會兒才剛剛開始,上面的主持人還在介紹來參加的人的頭銜。
基本上每介紹完一個人,下面的人都會熱鬧一番。由山莊的人帶頭,也響起了掌聲。後來那些人似乎也發現了,這掌聲好像很能夠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所以就索性也跟著鼓掌了。
這一場交流會一共持續了三天,邀請來的那些鴻儒們的講話也非常的精彩。
有人講了自己辛苦讀書,一路走過來的種種,一次來勉力現在的這些孩子們。他講自己從前讀書科舉的時候,也有過落榜失意的時候,可是他沒有因此而頹喪,最後走了出來,這才有了現在。
也有人講自己為人處世,這是一位智者一生的財富,如今願意分享出來,聽的人自然也有很多。甚至還有不少人,隨身帶著炭筆和紙,邊聽邊將這些內容都記下來,以免自己忘記。
還有人講述著歷史,講前朝如何,將百姓生活如何,講現在的百姓們又是如何的。
也有人上去講皇上下令弄的那些工程,當初反對的人有很多,可是現在,時間證明瞭皇上的堅持是對的。當初有那麼多人都在說,這是勞民傷財的,全都是為了皇上的面子,壓根就沒有意義。可是現在,百姓安居,日子一天好過一天,那些人也終於閉嘴了。
成老和萬老,他們年紀大了,現在是退下來了。從前在朝廷裡面當官,也是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上的。他們講的,就是自己在遼東的所見所聞。
置身在遼東的百姓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也是廷尉他們的話,他們才恍然想起來,從前的遼東不是這樣的。
更為震撼的,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的那些人,他們在聽這些之前,完全想不到,遼東老百姓的生活,竟然已經如此富足了。
交流會十分成功,當天色完全黑了,也還有人待在那邊,沒有離開。
好多來的學生都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留在遼東。他們對遼東這個地方好奇,也對那一座藏書樓好奇。
謝當苟也趁熱打鐵,趁著現在的功夫,決定將府學建立起來。
府學的先生也都招到了,不少有舉人功名的學子,都選擇留下來,在府學教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