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5 頁)
任軍的眼前啪嚓啪嚓閃過…
第二卷 我要幸福 第六十六節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歷史的改變現在變得非常之有趣,歷史上,福特在一戰中和歐洲的一些汽車商合作,開發出了高品質的軍用卡車,號稱在一戰中同盟國有整整三分之一的卡車來自於福特,協約國的卡車從福特公司購買的更是不知多少,戰爭中甚至出現了因為都是福特公司生產的卡車,結果一方裝備的卡車出現了故障,直接在戰場從另一方被擊毀報廢的卡車上把一些零件拆卸下來,裝上就好用的情況。
可惜,現在這個大餡餅被通用捷足先登,搭上了德國這條線。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一戰成就了福特的卡車事業,戰爭要求後勤的統一,造價的低廉,生產速度的迅猛和維護的簡易性,當年在汽車行業產品標準化零件、修理簡易性等實行的最好的非已經有了較好的生產線的福特公司莫數,這也是戰爭與福特本質上貼近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
然而與此同時,這種經濟效益帶來的是數量巨大而品種單一的畸形定單。這在給福特公司帶來產能需求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大量佔用了福特公司的企業資源,一直到二十年代T型車停產之前,福特公司原本豐富多彩的多種民用汽車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是單一的生產T型車和卡車。造成了大量研發人員的研發動能不足。當年的A型車系列、賽車系列等等基本全被荒廢。
同時,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同盟國在戰敗後無力償還欠下福特公司的債務,雖然後來福特公司透過美國政府連擠帶搶的劃拉回不少同盟國的資源,但是極大的影響了福特公司現金流的持續性,造成了戰後擴張速度的不足。
而反觀通用,他們在一戰期間雖然也撈了不少戰爭車輛的好處,但是缺乏零配件一體化和修理複雜程度上的劣勢,使他們在軍品定單方面遠遠沒有福特在這塊餡餅上啃的大。可是與此同時,失去了戰爭乳酪的通用公司不得已更多的轉向了美國國內的民用市場,其各種車型和技術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而出,在美國國內市場上充分挖掘出了各類產品潛力。公司的技術和市場渠道儲備也在這期間練好了十足的內功,雖然在一戰期間遠遜了福特一籌,卻為將來的可持續性發展打好了底子。
這充分導致在一戰結束後,通用僅僅花了十年不到的時間,就超越了福特用半生建立起來的汽車帝國,成為了美國第一大汽車公司。
戰爭財富,是一柄雙刃劍。
現在的任軍心態非常複雜,當年福特公司在一戰中發戰爭財的路現在正在被通用重複。如果自己學習當年的通用,固然能夠在戰爭結束後更好的佔領美國市場,可是那時間太久了。讓通用藉著一戰的勢頭現在就超越自己拿下全美最大汽車公司的寶座,而自己等到一戰打完再花很長一段時間奪回來?這顯然不是一個良策。
和歷史上的福特公司一樣,去搶軍用汽車的乳酪?這看上去似乎可行,通用雖然搭上了德國,但是協約國一方在歷史上的定單似乎並比同盟國只多不少。雙方無論是哪國,需要的軍用卡車都是一個無論通用公司還是福特公司無法獨立吃下的龐大數量,從後世公佈的一些統計數字看,一戰期間由於線形戰術的工事要求,和雙方長期在幾條戰線上的僵持不下,動輒幾百萬人在前線一趴就是幾個月半年,給後勤所帶來的輸送壓力甚至要超過運動性作戰。
這也好理解,中國兵法就有云“大軍在外,需利速戰。”一戰期間雙方經常在戰壕裡一趴半年,誰也折騰不死誰,這就好比計劃生育之前人們光生不死一樣,吃喝拉撒被服槍械彈藥全都是後勤的事情,難怪後世德國的名將古德里安將軍在其晚年的回憶錄中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比賽的既不是戰略戰術,也不是武器的先進性或者兵員素質,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