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追在我屁股後面強調女性的獨立精神,我以為她指的就是畢業後要多掙錢,自己靠自己生活,但等我終於混出來點兒可以誇耀的事情,又發現她要求的並不是這個。我們以為愛情就是過小家家,衣服就是時髦的好,事業就是聽個響兒。結果無論我怎麼臭顯擺,媽媽似乎都不滿意。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回味,我才明白了媽媽的苦心,明白了什麼叫女權主義。女權主義不是要求女人的臉上都長鬍子,那都是初級女權,女權主義是要女人真正地美麗。
我們這一代女性是在共產主義男女平等的旗幟下長大的。男女平等的口號實際上把女性的特徵給抹了。沒有女性特徵當然也就不會再議論女權。僅有的關於女權的討論是婦聯關於農村拐騙婦女拋棄女嬰的事情,那又似乎離城市女人的生活非常遙遠。尤其是八十年代,國家開放了,有了物質的生活,有了大批的進口外國人和貨,年輕女人們突然發現自己可以大放異彩了,別說什麼女權女性意識了,什麼意識都沒了,只剩下種種好奇的慾望。
漫談中國女人(2)
男女平等的意識不足以教育女性
我們這一代小時候從來沒有過私人住宅——無論高低檔的住宅,都是公家分的,有私人財產的家庭也早都充公了;也從來沒有過私人的汽車——建國後所有汽車是公家分派的,有私車的也早都公產了;然後在“*”期間剷除了城市裡的貓狗寵物;一般的家庭,丈夫的工資養不起一個太太;解放後長大的男人們從來沒有受過獻花的訓練,女人從來不知道剃汗毛的用處……我們一懂人事,就知道男女平等,工作至上。
而在西方,女人們正在為了不當別墅中的主婦而鬥爭。
我們這裡發生的一切都和西方是反的,八十年代,在西方女權主義已經成了女性生活主流意識的時候,我們這裡很多年輕女人們反都開始憧憬著當專業太太的生活:車,房子,狗,丈夫,孩子,成了多年來她們的最高夢想。而這些夢想,又恰恰是我媽媽那些三十年代的年輕女性曾擔心會墮入的必然生活陷阱( 我媽媽當年上的上海藝專,實際就有培養高檔太太的性質 )。
媽媽的一句話老是出現在我耳邊:“我們年輕時鬥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你們從這些東西中解放出來,但你們為什麼又把它們撿回來了?”她不明白。但身為一箇中國女權加革命媽媽的女兒,我瞭解身邊女人們為何要爭取另外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過去的教育抹殺了男女的性別特徵,突然國門一開,發現世界上別的地方的女人都不像我們這麼活著,生活中有那麼多為了女人而製造的東西,似乎只有當家庭婦女才有工夫去享受女性的天然,於是,我周圍的一些年輕女性奮身投入中產階級家庭婦女行列。
能選擇的女性模式並不多
記得小時候看《 紅樓夢 》,為了林黛玉來回地哭,就因為她沒得到賈寶玉。幾乎所有浪漫的女讀者都由此而蔑視薛寶釵,看到書的結尾,薛寶釵落了個單身母親,大家都說活該。其實單身母親的樂趣到了如今才揭曉,鬧了半天那也是一種天堂!我有個女朋友曾經很大膽地指出,她的一生寧可當薛寶釵也不當林黛玉,因為林黛玉其實是個事兒媽,這種人無論當朋友還是當情人都夠累人的。她那種議論很讓當時單純浪漫的女人受刺激,大家甚至懷疑她的人格。
當時我們正是青少年時期,當時我們剛開始思考一點兒女人問題,當時是“*”期間,沒有任何關於女人問題的書籍來參考,只有革命樣板戲裡的女英雄——誰都不想當那個!還有中國古典名著中的各種著名女人:花木蘭也是英雄,沒法效仿,潘金蓮是*,不敢效仿,杜十娘是*,李慧娘是妾,武則天、楊貴妃鬧得太大發了,一追究,不僅禍國殃民,也有高等賣淫的嫌疑……鬧了半天,就剩下林黛玉或薛寶釵這兩條路可供純情少女選擇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