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1/2 頁)
許嘉琪著急問道:&ldo;那唐勝呢?&rdo;
&ldo;唐勝除了好賭,欠了很多錢,還有沒有其他惡習,比如酗酒等等。&rdo;
唐敏雲搖搖頭:&ldo;從我們已知的情況來看,唐勝唯一的愛好就是賭錢。以前結婚那陣子,還可以和他媳婦一起掙錢養家,後來離婚了,媳婦走後,他就徹底沒了約束,整天什麼事情不錯,就是賭錢。把家裡的積蓄輸光了,還在外面欠了很多錢。我們看見好幾次他被人追著要債,還有一次有人威脅他還錢,否則要他的一隻手,他當時嚇得主動報警。&rdo;
&ldo;賭徒心理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可以孤注一擲,但是他孤注一擲的前提是,這次的孤注一擲,至少能給他帶來百分之一的希望!而這個希望,便是徹底翻盤的百分之一機率。唐勝從頭到尾都是針對賭,他所要的希望就是錢。而要錢最好的選擇便是得到財產分配的好處。他需要錢,他需要權衡利弊,如果他殺了人,他不僅得不到錢,而且完全沒有辦法翻盤,這是賭徒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他最大的可能只能是趁著現在村裡輿論混亂,搶奪財產!&rdo;
叮叮叮,在我說話的同時,唐吉水和唐敏雲的電話同時響起。我們期待著有什麼新的進展,而這兩人在接完電話之後,馬上,他們告訴我一個重要資訊:&ldo;你分析的沒錯,唐勝剛剛在村裡行竊,並且趁亂搶奪他人財物被抓。而且部分村民因為吉星傳聞,的確存在一些騷亂,不過已經被控制住!&rdo;
&ldo;果然!他不可能殺人,他只能做到搶奪!他也不是關鍵點!&rdo;
&ldo;唐佳和唐勝都不是,那會是誰呢?&rdo;許嘉琪咬著嘴唇,&ldo;時間可是不等人了,而且,那個人在暗處,我們不知道他到底要針對誰,要幹什麼。&rdo;
到底是什麼呢?藤井森的最後計劃會是什麼呢?
唐森和唐琳對張小雨的審問還是沒有進展,張小雨已經知曉了藤井森要被刑事指控,所以,對於她來說,此刻,她倒是有著為情而能做一切的準備,便是,和藤井森一起硬抗。這時候,這種心理,對我們來說是非常要命的。
離婚的確是間接引誘,可是,這種誘因目前分析起來危害的確有限,而更嚴重的危害是什麼?比離婚更具有危害後續影響的?死亡,那必然還是死亡!
&ldo;我想知道,在吉星自殺後,有沒有因為吉星事件,造成其他死亡的案例?&rdo;
我這話一問,唐吉水抓抓腦袋道:&ldo;吉星投河後,村裡的人起了一些爭執,的確發生過一些小衝突,只是,這些小衝突都沒造成死亡案例啊!&rdo;
&ldo;我說的不是衝突死亡,而是模仿自殺!&rdo;
在心理學中,有個重要的名詞叫做自殺維特效應,即自殺消防現象‐‐自殺會造成自殺效仿。
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小說,名叫《少年維特之煩惱》,該小說講的是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小說發表後,造成極大的轟動,不但使歌德名聲在歐洲大噪,而且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針對這種情況,研究者菲利普斯在進行統計分析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一些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別人自殺身亡訊息後,就啟發了自殺念頭,效仿了自殺者。因為這裡貫穿著一個社會認同原理,內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內心痛苦的人採取了自殺的形式,他也就認同了這種消除痛苦的手段。菲利普斯是透過對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八年之間美國自殺事件的統計得到維特效應證據的。他發現每次轟動性自殺新聞報導後的兩個月內,自殺的平均人數比平時多了五十八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