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5 頁)
大禹古國沒有禮宗了,這個時候他們才感覺到失去他,他們的心竟是如此的不能安。
一份份旨意從德政殿傳出,傳給三十六王,七十二侯,傳給各地的城主和官員,禮宗葬禮定為國葬,國葬將在七天後舉行,他老人家的遺體將會停放在皇城祭祀道場,接受大家的瞻仰、哀悼。
隨著一份份聖旨,大禹古國所有王侯、貴族、平民,三百九十二大小城池的主人和城民都陷入了悲痛,國失大禮,安能不悲,各地搭起靈堂,人們穿起深色麻衣,取下頭飾……
國葬當日,大禹皇帶著皇子皇孫,文武百官,來到老人遺體前瞻仰遺容,只見老人躺在花海之中,高冠禮服,面帶微笑,好似睡去,他雙手合於胸前,兩手握著一個卷軸。
這個卷軸大家都沒有見過,即使他的弟子也只知道這是禮法亞宗寧澤送給老人的,但他們從來不知道里面寫的是什麼,只知道是關於禮的書法。
老人生前曾多次對他們說過,“我死之後一定要帶著它,有它陪葬,也是合禮而葬,為禮生,為禮死,無憾矣。”
所以在看到老人逝去時,他手握卷軸,他們也沒有動,只是稍加整理老人衣冠。
在整個大禹古國,舉國進行國葬的時候,寧澤在花溪草廬,沐浴更衣,戴起高冠,穿上黑色禮服,對著禹都方向,以巨石為案,捻土為香,滿面哀傷地行著祭祀大禮,他跪在案前作揖磕頭,為這個禮法良師,同道摯友送行。
他一跪就是一天,什麼也沒做,滴水未進,今天他要為老人守孝一日,以盡哀思。
國葬進行了整整七天時間,最後老人被安葬於聖賢林中,在一座座聖賢像中將會有一位叫孟成疆的禮宗,當他的石像被雕好,人們發現竟然不是參照封禪大典上,禮宗的形象雕刻,而是參照了老人的遺體,老人雙手合一在胸前,兩手中間一個卷軸,前來祭拜的人都以為是什麼禮法典籍。
大禹皇問司卿鐘山:“卿可否告訴寡人,禮宗手中所持,是何典籍?”
“臣也不知……”鐘山很尷尬地回道。
經過鐘山的講述,大禹皇才知道原來是寧澤送給禮宗的一幅字,到底什麼內容,除了當事人,誰也不知。
當他聽到寧澤是位禮法亞宗,並且還來過皇城,曾在禮樂府問禮,隨禮宗修過禮法,禮宗將十多部經典都有傳授,他大為生氣,這樣重要的事,他竟然不知道,當他知道寧澤當時居住在十九皇子府時,他將他的兒子瑞叫過來狠罵了一頓。
瑞皇子對此也很是無言,都半年了,您提起這茬,他就不信,皇城的探子沒有上報。
其實當時探子確實上報了,只是司理官將這份奏報壓在了底下,畢竟不是什麼大事,因為當時老禮宗健在,即使當時大禹再多出一個禮宗,那也是第二,只是個候選人,沒有那麼重要。
現在則不一樣了,奇貨可居,大禹無禮,寧澤就成了唯一,現在要是他還在侯府,給族老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審問寧澤,慢待於他,這就是獨一無二。
(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六章第六感
大禹皇立即發出皇令,邀請亞宗寧澤入皇城。
結果傳回訊息:寧澤早已離開寧侯府,不知去向。
大禹皇對此也沒有絲毫辦法,只有退而求其次,昭告天下:我大禹古國,還有一位禮法亞宗,曾隨已故禮宗習禮,得授真傳。
國人奔走相告:我們還有亞宗,大禮尚在,傳承未斷,我們大禹古國的封禪大典還有人可以主持,天地可以得到祭祀,國有大禮啊……
大家現在非常感激,非常感激禮宗,留下了傳承,他們更感激禮法亞宗,他讓他們慌亂的心平靜了下來,有了寄託。
民間開始傳誦他的事蹟:“禮宗拜帖”…“禮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