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沒想到他就是咱們市長(第1/3 頁)
(能夠跟到現在的讀者朋友都是真愛粉,本書需要好評,請朋友們支援,感謝。)
【孫國華已經從一個地級市市長突然升任副省部級省會濱城市長,前路漫漫。】
烏拉提河村情況,其實就是整個榆樹縣的情況,農業資源與環境這麼好,但是,農民的收入卻少的非常可憐。基層鄉鎮政府幹部職工經常不能按時開出工資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也造成工作積極性不高,為人民服務意識下降。
市長孫國華與秘書長隋滿江在榆樹縣偏遠的烏拉提河村下了車。
他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深入瞭解農村的真實生活狀況以及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為解決農民面臨的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案。
村頭的一個寬敞場院上,一位面板黝黑、滿臉皺紋的老漢正趕著裝滿黃豆的牛車緩緩停下,開始卸車,旁邊跟著一位衣著樸素、眼神中透露出幾分不滿與無奈的年輕人。
孫國華與隋滿江見狀,連忙上前,微笑著與老漢和年輕人打起招呼:“大爺,今年看起來收成不錯啊,糧價怎麼樣?”他們的語氣親切而友好,試圖拉近與村民的距離。
然而,大爺顯然對這兩個像幹部模樣陌生人的身份有所戒備,他抬頭看了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謹慎:“就那樣吧!”顯然,他並沒有完全敞開心扉。
孫國華見狀,心中明白這位大爺可能對自己有所顧慮,於是他迅速調整策略,換了一種更加接地氣的說法:“哦,大爺,是這樣的,我們其實是北江農業大學的老師,最近天天看報紙說農民收入非常高,今兒路過這兒,就順便問問……”
這次,沒等大爺開口,旁邊的年輕人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氣,他憤憤不平地說道:“報紙上說的都是屁話!現在種地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幾個錢,還不如出去打工呢!你看我們這村子,年輕人幾乎都走光了,只剩下我們這些老人和孩子。”
大爺也嘆了口氣,附和道:“是啊,除了那幾家種水稻的還行,像我們這樣種旱田的這幾年都不好過。現在各種成本都高得嚇人,糧價卻上不去,賣完糧也剩不下幾個錢兒。現在老百姓的日子,真是太難了。”
年輕人接著又抱怨了一大通,從農資價格的上漲到農產品的滯銷,從農村醫療條件的落後到教育資源的匱乏,言辭之間充滿了對現狀的不滿與無奈。
孫國華靜靜地聽著他們的抱怨,心中默默地記下每一條問題。他深知,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卻是農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大事。
年輕人話也多了起來:“……就拿現在的糧食市場來說吧,大米價格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這種上漲趨勢已經持續好些年了,從市場前景來看,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咱們榆樹縣呢,在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上,其實特別適合改種水稻,要是能把一部分旱田改成水田,老百姓收入肯定提高,說不定能給咱們縣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這話一出口,坐在一旁的孫國華心裡猛地一動。其實,這個想法在他心裡已經盤桓許久了。這些年,孫國華一直密切關注著農作物市場的動態,他深知,現在種玉米和黃豆,扣除掉種子、化肥、人工等各項成本,利潤空間實在是太小了,農民們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卻掙不到多少錢。
反觀大米市場,價格不僅穩定,而且每年都保持著一定幅度的上漲。再看看榆樹縣自身的條件,境內水系發達,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土壤肥沃,透氣性好,非常適合水稻的生長。而且,當地的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較大,這對於水稻積累養分、提升品質十分有利。如果能夠合理規劃,將部分旱田改造成水田,推廣優質水稻種植,不僅能提高農民的收入,還能進一步提升榆樹縣在糧食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孫國華也清楚,旱田改水田並非易事,這其中涉及到水利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