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2/4 頁)
又與曬貓爪兒菜不一樣,除了要先挑揀一回之處,還要把特別大的蘑菇撕成兩半,而長腿蘑要用刀切成略薄些的片才能曬透。而曬得半乾的蘑菇,又要用針和錢將它們穿起來,再掛在屋簷下繼續曬。
寧婉是勤快的人,對自家收到的山貨更是用了十分的心思,除了曬蘑菇,還每於爹要去虎臺縣之前的一天,便揀了最鮮的蘑菇放在陰涼處略通通風,卻不曝曬,第二天早起將蘑菇一個個揀到籃子裡再蒙上冷布,這樣送到虎臺縣時便還是又鮮又好的。
家裡還是有貨先送到望遠樓,自野豬肉之事後,掌櫃的對寧家越發好了,給的價又都提了一些,與在街面上賣的不相上下,其實望遠樓這麼大的酒家,根本不在在意這點小錢,他們要的是最鮮最好的食材,這樣才能拉得住食客,保住酒樓在虎臺縣第一的名頭。
因此鮮蘑菇之類的東西,掌櫃再喜歡不過了,尤其是白花臉紫花臉,只半斤八兩的,便能給出十幾錢,至於新鮮的雞油黃、長腿蘑等等,一斤也能有十文錢。酒樓裡只加些最簡單的油鹽烹調,送到客人面前,一盤卻又要翻上不知多少倍。
能點鮮蘑的吃客們是不在意幾百上千文錢的,吃客們吃得滿意,酒樓得了名聲和利,寧家也有實惠。
不過蘑菇不同於貓爪兒菜,不是天天有的,總要在雨後才能採到,因此天氣晴朗時寧婉就在家裡曬貓爪兒菜和蘑菇,又拿了凳子坐在院子裡將早曬乾的艾蒿拿來編成繩子。
天氣越來越熱,蚊蟲也要多了起來呢。
娘是閒不住的人,見麼女將堆在一窗下的艾蒿都抱了出來就知道她要編艾蒿繩了,也拿了一個凳子與她對面坐了幫忙。
寧婉拿出三根艾蒿,在頂端結成一處便交給娘幫她握住,然後就將三根艾蒿像編辮子一般地編了起來,每一根快到盡頭時便另拿一根艾蒿繼上繼續編,一會兒工夫就編出了三尺來長,這時便可以結起來放在一旁,再編另一根。
看起來一大抱的艾蒿編成繩子就少了許多,一綹綹地掛在窗簷下,到了用的時候隨手抽出一條就可以了。
第44章 積累
木耳也是三家村後面山中的特產,也是在雨後才長出來,但是要比蘑菇長得慢,大約要晚上半個月左右,不過木耳卻不會很快腐敗,因此不必急忙採集。
野生的木耳生在枯死的樹幹之上,甚至三家村有人家的木籬笆也會在下了雨之後長出幾朵小木耳。但是,因為長在枯死的樹木上,是以木耳遠不如長在地裡的蘑菇那樣多,
而且山裡的木耳長得都小,大的一瓣也不過一寸大小,小的只有指甲大,顏色亦淺,略有些發灰。這東西採起來麻煩,又要十幾斤才能曬出一斤,賣的價又高不過蘑菇,大家採的興致便不足了。只是最勤懇最不怕辛苦的幾個人還每日上山奔忙著。
寧婉卻是知道木耳的價為什麼不高,原來外面有人會種木耳,他們不知用什麼法子種出又大又黑的木耳,吃起來肉厚而鮮嫩,尋常的百姓買的都是那種。而且因為見慣了那些又大又黑的木耳,計多人反以為山裡的小木耳是不好的。
其實他們不懂得山裡的木耳更難得,味道也更純正。而三家村的人也不知道,因此採來的木耳賣不上高價,多是自家吃了。
但是如果貨賣識家,也是有人知道山裡木耳的珍貴,這些人便肯花大價錢的,因此寧婉自開始收蘑菇起便也一同收了木耳,五文錢一斤,連望遠樓都沒有送,只等有機會送到虎臺縣找懂行的人賣出去。
有的時候,她也會想,木耳應該怎麼種呢?只看籬笆上長出的小木耳,應該也不難吧。如果自己能找到種木耳的法子,豈不是比採木耳和收木耳還要掙錢?
自做過那個長長的夢之後,寧婉慢慢想明白了三家村為什麼會這樣窮,因為三家村的人幾乎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