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逃出生天(第1/3 頁)
看著張燕手中那個縮小版的簡易擔架,眾人都驚呆了,沒有針線縫合,沒有漿糊粘住,一張布條竟然能牢牢地固定在兩根筷子上,承載重物而不墜。
這在他們的常識中,是非常不可思議的現象。
“此真奇術也!”
“小兄弟何人?竟有如此大智?”
“吾名張燕,常山人氏。”
張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詳,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東漢末年黑山軍首領。
張燕剽捍,敏捷過人,軍中稱為“飛燕”。
官渡之戰時投降曹操,被任命為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
死後其子張方襲爵。
不過既然穿越了,封侯只是起點,不是終點。
“小兄弟大才,救我傷兵營上萬傷殘之人,請受我等一拜!”
孫輕等人都不給他拒絕的機會,話音剛落就對他拜了一禮。
“時間緊迫,將軍快去製備擔架吧!”
“我等去也!”
在孫輕等人的呼喊下,周邊各部駐紮的黃巾部曲都動員起來,到處去找製作擔架的材料。
因為竹竿木棒不夠,還把縣城內幾個地方的竹林給砍了,臨時劈成幾截。
布料倒是好找。
鄴城是大城,西鄰河內,東接魏郡,北過邯鄲,是個三角交織,堪稱樞紐的地點。
在這裡落戶的地主豪強不少,聽聞黃巾來襲,這些豪強紛紛鎖了宅院,逃到洛陽去避難。
豪強的人,黃巾軍是一個都沒捉到,可他們留下的錢糧絹布可不少。
縱然天公將軍入城後,將這些錢糧布匹都分別賞賜下去,留在倉庫裡的,依舊還有很多。
實際在漢代,做簡易擔架還比現代方便些。
現代很少有大塊的長布料,只能拿床單被罩窗簾之類的來做。
但古人沒有成衣的概念,都是織布成匹,買回家自己裁剪做衣服的,所以只要把那些布匹攤開,量好足夠做擔架的長度,剪刀一剪,就成了。
竹竿管夠,布料管夠,也就意味著擔架管夠。
最後,困擾孫輕等人的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
人!
擔架要兩個人抬,這就意味著傷兵營上萬的傷兵,除去輕傷能自己活動的,還有約三千左右的重傷員,也就是說要將近六千人來抬這個擔架。
孫輕大手一揮,這都不是事兒!
我們黃巾軍沒有堅固的盔甲,沒有精良的武器,也沒有矯健的戰馬,更沒有大批的戰車,但唯一不缺的。
就是人!
簡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孫輕等小渠帥連忙聯絡周邊各方熟悉的小帥,還打發人給天公將軍報了信,徵用周邊各方的黃巾兄弟五千,再從自己手下傷兵營三千守備中調出一千人。
六千人舉著竹竿和裁剪好的布料,到達傷兵營內部,現場製作簡易擔架。
十幾秒的時間內,張燕和其他重傷不能自己行動的兄弟,就被轉移到了擔架上。
“起!”
千人同喝,猛地一抬。
“走!”
張燕躺在擔架上,看著上方的茅草屋頂退去,漫天湛亮的星辰投射進眼眶,還有西邊飄起的兩股煙塵,直入雲霄。
“別走長樂街!那邊在交戰!”
這是退下來的殘兵敗將在提醒他們。
“賊人哪裡走?留下命來!”
這是衝破陣線的官軍。
“孫帥快退!這裡由我來擋住!”
“狗官軍,我裴元紹來會會你!”
這是匆忙趕過來,企圖堵住陣線缺口的友軍。
“殺!都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