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平二年春正月,大疫(第1/2 頁)
皇甫嵩雖然不知道賈詡和閻忠在隴縣翹首以盼,但他知道,涼州大地有太多類似的人在期盼著他的到來。
但他依舊不肯快上一分,在大帳內對著輿圖比劃了半天,才對副將講道:“今天行軍速度過快了,再慢一點。”
“還慢?將軍,我們今日一共才行了二十六里。”
面對副將的驚訝,皇甫嵩解釋道:“要給幷州的使匈奴中郎將,空出足夠的時間。”
副將還是有所疑慮,“可是冀縣被圍,我們不去解救……”
“正因為我們在後,涼州叛軍才不敢全力攻城,只敢圍城。若是攻城損失眾多,便無法全力應對我們,我們的存在,就是一種牽制。”
皇甫嵩說的斬釘截鐵,“涼州多騎兵,羌人也是,縱橫如風,劫掠聚落,是他們的優勢。但攻城拔寨,他們有天生的短板,我們再快也趕不上他們,只有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只希望左昌不要太傻,自己開城投降。”
……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春正月。
天下大疫。
人算不如天算。
無論是哪一方勢力,在中平二年有什麼謀劃,有什麼雄心勃勃的計劃,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疫面前,都迅速地消退。
東漢末年的三國,不止是打打殺殺,但也絕不止是厚黑政治。
天剛亮不久,公雞還在打鳴中,張燕就走到了晉陽城外的一座草廬外。
這是張燕緊急呼叫所有黃巾工匠,修築起來的臨時病房。
他戴著口罩,掀開簾子走了進去。
這個“口罩”,是張燕按照現代醫療的口罩外形去打造的,三層紗布裁成長方形,中間縫入鐵絲,兩邊有掛繩相連。
除了因為用料不同導致過濾功能上肯定不如現代口罩外,起碼在外形上是差不多的。
張燕在前世沒做過口罩,只知道中間一層好像是要什麼特殊工藝,但具體是什麼他就真的不知道了,知道了也做不出來。
由他自己提供設計圖紙,交由織女院全體織工裁剪縫紉,還有孫輕在大陵的鐵礦中打造鐵絲運過來。
在疫情爆發初期,太原黃巾就已經做到人手一個口罩,之後更是推廣開來,強制要求太原郡所有人佩戴。
但凡不佩戴者,當場杖十下。
再犯者,杖二十。
再三犯者,入獄,並罰家中出粟米一斗。
張燕不知道自己做的這個“簡易口罩”對病毒細菌的過濾效果有多少,但最起碼能防止飛沫傳播,比不戴肯定是要好的。
好在太平道在治病上算是有口皆碑,或者說算是專業對口。
太原郡的百姓也多多少少聽過張角三兄弟符水治百病的名頭,總體來講還算配合。
掀開草廬的簾子,張燕看了看裡面的情況,有十二張病床,左右各六張,對向而擺,都躺滿了病人。
每張病床旁還放置了一張矮桌,上面放著碗筷,還有一個木盆,木盆裡放著一條手巾。
草廬正中間是一張高圓桌,上面堆疊著數卷竹簡,筆墨硯臺皆依序排放。
張燕走到右側深處的病床前,床後倚靠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編號“一”和病人姓名。
張燕脫下布制手套。
先是探了探患者的額頭溫度,又撥開他的眼睛觀察眼白,接著低下頭去,仔細看了看病人的鼻腔附近是否有紅腫,還讓他伸出舌頭看看,最後檢視兩側耳朵是否有水泡紅斑之類的異樣。
過程中儘量減少自己和病人的直接接觸,包括面板直接接觸和衣物接觸。
大致得出一個結論後,便走到草廬正中央的桌案旁,準備找到編號為一,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