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5頁(第2/2 頁)
不可否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受到的戰略威脅也有所降低,花在核武器上的經費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問題是,這並不等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費開支有了大幅度減少,即常規軍事力量上的差距,以及核力量削弱對戰略力量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在常規軍備上奮起直追。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帝國空軍的兩種第四帶戰鬥機。
在赫岑道夫上臺之前,帝國空軍只獲得了一種第四代戰鬥機,即he-550型前線支援戰鬥機。受作戰使命限制,he-550是一種重量在二十噸左右的中型戰鬥機,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空軍的j-84多用途戰鬥機,只是更加強調了制空作戰能力,而不是像j-84那樣重視對地打擊能力。
顯然,he-550不具備與j-80對抗的能力。
比如he-550在不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制空作戰半徑只有四百公里,即便攜帶三具副油箱,也僅有七百公里。j-80在不攜帶副油箱時的作戰半徑為八百公里,攜帶三具副油箱時能達到一千五百公里。
更重要的是,過小的機體,限制了he-550攜帶電子裝置的能力。
可以說,除了機動能力值得稱道之外,he-550在其他方面,特別是由雷達效能決定的超視距空戰上,根本無法與以j-80為代表的第四代戰鬥機抗衡,最多隻是比第三代戰鬥機有所提高。
要知道,第四代戰鬥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具備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別說重型戰鬥機,即便是j-84與j-88這樣的輕型與中型戰鬥機,其後期改進型號也具備強大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